第八章 抓住機遇:適時高調出擊,大膽展露自己(1 / 3)

第八章 抓住機遇:適時高調出擊,大膽展露自己

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忽視誰,也不會優待誰。要想抓住機遇,就要主動出擊,不能坐等機遇上門。隻有那些懂得展現實力,表現自我能力的人才能牢牢把握每一次機遇。機會麵前,人人平等,有能力者得之。那麼,如何讓別人知道你有能力呢?就是不要在乎世俗的看法,大膽地表露自我,盡情地施展才華。

掌握表現自己的微妙尺度

每個人孩提時代都喜歡吃糖,但那些沉默等待著的乖寶寶往往分不到糖吃,而那些愛哭愛鬧的孩子就總能得到糖。乖寶寶們沒有表達出想吃糖的願望,自然就沒人給;哭寶寶們則用強烈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意願,大人們就會用糖來哄。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在現今社會中尤其適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向哭寶寶學習,學會表現自己才能得到機會。

這個時代人才輩出,各種信息充斥耳目,每個人麵臨的選擇和被選擇的機會何止千萬?如果不學會表現自己,就永遠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得不到出人頭地的機會。表現就是有意識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學識、成就。積極表現自己的人,就會得到更多發展自己的機會。機會越多,工作才會越做越好,才能不斷升遷。

然而,我們也不能過分地表現自己。分寸掌握不好,就會弄巧成拙,事與願違。過分表現自己,就會成為自我標榜、自我吹噓,不僅不利於爭取機會,反而可能喪失機會。

小邵今年研究生畢業,由於在校成績突出,他被一家大型軟件企業聘請為軟件開發工程師。幾天後,他的能力引起總經理的注意。總經理找他談話,表示對他寄予厚望。從那以後,小邵更加注意表現自己的工作能力,但沒有掌握合適的分寸。有兩次任務本應與同事合作進行,他卻加班加點工作,幾乎一人包攬了所有工作,他因表現出色獲得老總的表揚,但也引起了同事的不悅。之後,小邵又曾繞過部門主管,越級向總經理反映部門主管下達的方案中存在不足,主管很快得知此事,從此對他就再沒好臉色,同事們對他大包大攬的工作方式也十分不滿,以各種理由拒絕與他合作。大家在私下交談時,甚至說:“他那麼能幹,隻留他一個人算了,我們都走。”

小邵發現,再這麼下去,自己可能連工作都要失去,躊躇滿誌的他沒想到情況竟會發展這個地步,每天都如坐針氈,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小邵向好友求助,在好友的幫助下,他及時調整策略,不再隻顧著表現自己。於是,他的人際關係逐步得到了改善,工作開展得日益順手,後來成了該公司的技術部主管。

不是每個哭寶寶都有糖吃,還得強調一個“會”字,哭要哭得恰到好處,哭到點子上。小邵最初的表現有點過分,結果累人累己。如果一個人單純為了顯示自己,壓倒別人,爭個人的風頭,甚至做小動作,貶低別人,突出自己,這種表現欲就失之於狹隘自私,容易讓人反感,把自己變成眾矢之的。

有位哲人說過,世間凡事都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個是“道”,一個是“度”。“道”是指方向,“度”指的就是分寸尺度。大的方向要正確,微妙的分寸尺度也要把握好,二者之中任何一個出問題,都會把事情變糟。人需要對自己自信,可過了頭給人的感覺就是狂妄自大、咄咄逼人;展現競爭力是對的,可處處占上風就讓人覺得你一味爭強好勝、難以相處。如果能掌握適當的尺度,效果則會好得多。當表現時就表現,不當表現就不不表現;當表現七分,就隻表現六分甚至五分。留點機會給別人,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語言是打動他人的武器

一個人展現自己,常需要借助言行作為表現手段,其中,語言是最基本的溝通工具,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在與人交往時,別人最先接觸的就是你的語言。大家可以通過交談了解你的性格,你也會不自覺地在交談中表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可以說,語言是一個人綜合實力最真實的反映。

語言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要打動別人,就要緊緊抓住語言這個有力的武器,在說話方麵多下工夫。我們不僅要會幹,更要會說。踏實肯幹是必要的,如果再恰當地用語言表現出來,就錦上添花了。把話說得漂亮,滴水不漏,是打動他人的妙招。

有一家小理發館生意非常好,附近的幾家同行都競爭不過它。論地理位置,它不是最突出的;論裝修,它不是最漂亮的;論技術,理發師傅雖然不錯,可還不是頂尖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小理發館,每天都顧客盈門。原來,理發師傅能根據每個顧客的要求適時送上讚美,使客人獲得最大的心理滿足感,所以大家都願意來。

每位顧客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顧客要求把頭發留得長些,理發師傅就會說:“長頭發適合您,使您顯得含蓄,很符合您的身份。”如果顧客要求剪得短些,理發師就會說:“您剪短頭發合適,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有的顧客要求剪一些複雜的發型,理發師就會說:“為發型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這發型特適合你的臉型,肯定讓你看上去更有麵子。”要是有顧客要求的發型不適合本人,他就會委婉地提出建議:“您剪這個發型雖然很帥,但我可以給你剪一個又帥又有氣質的發型,讓你看起來更有成熟的魅力。”聽到這樣的話,顧客無不高興而去,紛紛表示下次還會來這家理發。

理發師看似簡單的奉承話卻使每個顧客舒舒服服,他不單是一個理發師,還是一個運用語言的高手。想成為一個像理發師那樣能說會道的人就得掌握一些說話的藝術和小技巧。交談的對象形形色色,學會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對方是性情豪放的人,那麼你就應直率坦白,不應扭扭捏捏、拖泥帶水;如果對方是內向、容易害羞的人,你就要注意說話不能太直接,要婉轉、含蓄;若對方是嚴謹的學者,那你說話就要富有邏輯性,不可太隨意,不妨引經據典,使談話富有哲理色彩;如果對方文化水平不太高,那麼你就要注意使用淺顯易懂的拉家常式的語言,盡量通過打比方來講大道理,否則,對方不但無法理解,還會說你太酸氣。總之,就是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無論是人是鬼,隻要讓他們感到舒服、愉悅,就是正確的談話方式。

如果與對方意見相左,又該如何說動對方呢?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重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們一定要先讚揚對方正確的方麵,等對方慢慢卸下心理防禦了,再一點一點地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這種先揚後抑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種情況切忌一上來就大加批判,否則,隻會不歡而散,於事無益。

語言是我們征服別人的先鋒官,語言先行,能力隨之。能幹的不如能說的,雖然這話有點誇張,但也充分顯示出了語言的力量。一個人說話有尺度,交談有技巧,就很容易被別人接納;反之,如果不懂分寸,說話冒失,舉止失體,不識深淺,就會被人所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