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坐到天明 8 縱橫捭闔最搖擺(下)
從前麵的分析我們看到,第一次“合縱”高潮過去後,戰國簡直亂成了一鍋粥,“秦集 團”、“齊集團”此消彼長,忙得不亦樂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亂象的根源除了秦、齊相互傾軋外,搖擺不定、首鼠兩端的楚懷王也是一個極其 重要的因素。每一次楚國的搖擺,往往都導致了中原各國的相互征伐和重新洗牌。? 我們先回顧一下楚國這些年走過的曲折曆程:? 公元前 317 年,聯齊,組成“抗秦軸心”。? 公元前 313 年,聯秦,張儀忽悠的功勞。? 公元前 312 年,挨揍,丹陽慘敗。? 公元前 311 年,挨揍,藍田慘敗、召陵慘敗。? 三次慘敗後,楚國國力急劇衰弱,與秦、齊的關係由“聯合”變“附屬”。? 公元前 311 年,附秦,還是張儀忽悠的功勞。? 公元前 307 年,附齊,因為被齊閔王的一封信感動了。? 79? ?
公元前 304 年,附秦,因為得了金錢和美女。? 公元前 303 年,挨揍,由於“背叛”了“齊集團”,趕緊送太子去秦國搬救兵。? 公元前 301 年,挨揍,源於太子把秦大夫殺了。? 公元前 300 年,附齊,投靠齊國應對秦國的討伐。? 楚國時而倒向秦國、時而倒向齊國,把秦、齊折騰得暈頭轉向,魏、韓兩個小馬仔也隻 能“被搖擺”,中原諸侯伴隨著《最炫民族風》的旋律,一起蹦迪。? “是到該結束的時候了!”——至少秦昭王是這麼想的。? 一心想結束亂局的秦昭王做了環環相扣的三件事,首先是派涇陽君到齊國為質。? 秦昭王派自己的弟弟涇陽君到齊國做人質,提出了兩個“請求”:其一,與齊國改善關 係;其二,懇請孟嚐君入秦,這件事稍後再說。? 我們不禁有些疑惑,秦國為什麼如此急不可耐地向宿敵齊國拋出橄欖枝?莫非是看到多 年戰亂導致生靈塗炭而良心發現?“民如草芥”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絕無可能!? 秦昭王的這步棋,其實是為了走下一步——收拾楚國。? 前麵剛說過,由於楚國派太子到齊國做人質,齊、楚達成同盟協議,秦國是不敢對楚國 貿然行動的。要想出兵楚國,就必須確保齊國至少“不持立場”。? 楚國派太子來做人質,秦國又派公子來做人質,齊閔王的身價連續幾個漲停板。有些飄 飄然的齊閔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秦國提出的兩個要求。? 穩住齊國後,秦國派兵出征攻打楚國,一舉拿下新市等八座城池。? 給齊國吃“桃子”,讓楚國挨“棒子”,其實都是秦昭王“三部曲”中的鋪墊,最終的目 的是第三步棋——引誘楚懷王上鉤。? 新市之戰後,秦昭王給楚懷王送來了一封書信。昭王在信中回顧了秦、楚兩國黃棘之盟 的美好時光,對姻親之國(宣太後是楚國人,秦昭王有一半的楚國血統)反目成仇感到“痛 心疾首”。昭王提議兩國國君在武關會盟,再結姻親,重修舊好。? 狠敲一棒後又送來一份邀請函,直覺告訴楚懷王,這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在緊急召開的 “禦前會議”上,昭雎堅決反對楚懷王赴約,畢竟張儀坑害楚國的事還曆曆在目,昭雎認為 這必然是秦國的一場陰謀。? 盡管有很多群臣反對,但楚懷王的兒子公子蘭卻要唱反調,認為楚懷王非去不可。理由 很簡單:如果不去,又要挨揍!? 其實,公子蘭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太子在齊國做人質,懷王此去凶多吉少,王位 怎麼能空著呢?接下來就不解釋了,大家都懂的。? 楚懷王主要還是懼怕秦國再次舞槍弄棒,經不住公子蘭的蠱惑,動身前往武關赴約。? 對楚懷王而言,武關之盟注定是一次有去無回的劫難。秦昭王派一名武將假扮自己,將 楚懷王挾持到了鹹陽,“朝章台,如藩臣,不與亢禮,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結親變綁架,會盟變“跪求”,還被要挾割讓土地,秦國這不是黑社會嗎?軟弱了一輩 子的楚懷王終於忍無可忍,徹底怒了,“大義凜然”地回絕道:“免談!”? 秦、楚雙方不歡而散,楚懷王被扣押在鹹陽,楚國立馬就亂套了。? 楚國麵臨的危急局麵是前所未有的:現任國君被秦國扣押,太子還在齊國做人質,國家 已經群龍無首了!? 舉國上下沉浸在悲痛與焦慮之中,唯獨公子蘭趁機上躥下跳,籠絡一群大臣四處遊說, 準備“皇帝起身狗登位”。但是,昭雎堅決反對公子蘭黨羽提出的解決方案,專程派人去齊 國交涉,放太子回來繼位。? 問題是,齊國會同意嗎?? 楚懷王被扣留鹹陽的消息,在齊國也引發了軒然大波。? 昭雎派人交涉索回楚國太子,齊閔王立即組織“禦前會議”討論。在這次決定楚國未來 80? ?
走向的重要會議上,齊國的大臣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楚太子是齊國手上的一張牌,應當以放回太子作交易條件,要挾楚國割 讓淮北地區。? 孟嚐君卻認為,楚國對割地很敏感,楚懷王就是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死扛,才被秦國扣押 的。如果把楚國逼急了,索性太子都不要了,另外立一個新王不就得了?你以為楚懷王所有 的兒子都在你手上?真到那個時候,齊國就是“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 孟嚐君義正詞嚴,一副道貌岸然的形象,其實內心一樣凶狠。他反對的不是跟楚國做交 易,而是反對跟楚國國內做交易。怎麼理解呢?——做交易,應該跟身在齊國為質的楚太子 熊橫做!? 齊國放太子、楚國割淮北,條件還是這個條件,但如果交易對象不一樣,結果就會截然 不同。? 跟楚國國內做交易,對方是有退路的,如果認為價格不公道,扭頭便走。你不放太子是 吧?老子不要了,自己立!? 跟楚太子做交易就不一樣了,他隻有回國才能繼位,沒有任何退路。隻要不是割讓楚國 全境,價格都是公道的。? 齊閔王采納了孟嚐君的建議,楚太子熊橫知道自己的王位岌岌可危,果然草率地與齊國 簽訂了割地協議,回國繼位,是為楚襄王。? 秦國費盡心機,卻讓齊國坐收暴利,秦昭王哪裏忍得下這口氣?剛剛繼位的楚襄王屁股 還沒坐熱,秦國就大兵壓境,斬首五萬,橫掃楚國十五座城池。? 此後,楚懷王趁隙逃脫,秦國發覺後,立即封鎖了通往楚國的所有關口。楚懷王隻得奔 往秦國的盟友趙國,由於當時趙國的“太上皇”趙武靈王正在北方收拾樓煩,趙惠王不敢私 自收留。楚懷王又想逃往魏國,被秦國的追兵截住,押送回了秦國。? 公元前 296 年,楚懷王客死鹹陽,遺體被送回楚國,也算是“落葉歸根”。? 楚懷王死得可憐,楚國上下“如悲親戚”。秦國不僅與楚國徹底斷絕關係,還遭到了各 諸侯國的一致鄙視。秦國的無道、楚懷王的杯具,為後來各國掀起“合縱”的高潮奠定了思 想基礎。? 無論如何,秦國通過收拾楚國來終結亂局的“三部曲”,終於塵埃落定。? 剛剛說過,涇陽君出使齊國,除了改善兩國關係之外,還有一個目的是想讓孟嚐君入秦。 秦昭王希望借助孟嚐君的名氣,招攬天下賢士豪傑,為自己問鼎中原積蓄力量。? 對於秦國的邀請,孟嚐君有點動心思,好友蘇秦卻認為秦國的水太深,孟嚐君此去必然 是凶多吉少,因此堅決勸阻。? 孟嚐君不是沒有意識到這種危險性,但作為齊國的宰相,自然比“客臣”蘇秦想得要深 遠一些。此時,齊國通過與楚太子的交易實際得利,秦國卻費盡力氣空歡喜。秦國雖然把楚 國給收拾了,但對齊國多少還是憋著一口氣。? 得了便宜總還得賣點乖吧?齊國應該表達一點善意。既然秦國之前主動提出過搞“幹部 交流”,齊國就不應該輕易放棄這個契機。? 思來想去,孟嚐君還是決定接受邀請,帶著一群門客,跟著涇陽君入秦“掛職鍛煉”。? 秦昭王對孟嚐君厚遇有加,不久就拜他為宰相,接替前不久去世的樗裏疾。可是,孟嚐 君屁股還沒坐熱,麻煩就來了。? 蘇秦說秦國“水很深”,其中一個寓意就是秦國“外戚掌權”的官場態勢。孟嚐君做了 宰相,讓外戚的利益受損,很快就有人冒出來,在秦昭王麵前詆毀孟嚐君。? 所謂的“道理”很明白:秦、齊除了揍楚國能手牽手,平時都是大眼瞪小眼,孟嚐君又 是齊國人,他怎麼可能死心塌地給秦國打工?? ——胡扯!秦昭王請孟嚐君的時候,不知道他是齊國人??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