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坐到天明 8 縱橫捭闔最搖擺(下)(3 / 3)

秦昭王想稱帝,但又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拉齊閔王作陪襯,沒想到齊閔王不進圈套, 秦昭王悵然無趣,沒幾天就自己摘下來了,因此對齊國心懷怨恨。——蘇秦借此離間秦、齊 關係的目的達到了。? 秦、齊交惡,蘇秦趁機遊說諸國,以出色的外交手腕,先後聯絡了趙、魏、韓、燕四國, 與齊國組成“合縱同盟”,並推舉時任趙國宰相的奉陽君李兌為“從約長”。這或許就是《戰 國策》和《史記》誤記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的由來。? 公元前 287 年,五國聯軍出兵西征伐秦。? 很明顯,這一次“五國攻秦”,與以往的“合縱抗秦”有本質的區別——不是真正的“合 縱”,而是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連環陰謀。? ——趙國名義上挑頭,齊國在幕後實施牽製秦國的陰謀。? ——齊國陰謀的背後,是蘇秦削弱齊國實力的陰謀。? 齊國有陰謀,因此在西征路上“出工不出力”。齊國不賣力,三晉和燕國當然也跟著“磨 洋工”。五國聯軍浩浩蕩蕩向西進發,卻始終在滎陽、成皋一帶停滯不前,連函穀關的影子 都沒看到。? 齊國牽製秦國的戰略意圖已經達成,立即開始第二次攻宋。宋國那邊一開打,跟著伐秦 的諸侯國才發現被齊閔王給玩了,對齊國的不滿情緒逐漸滋生。? 蘇秦抓住機會,立即著手做了兩件事:? 其一,積極聯絡流亡到封邑的孟嚐君,遊說他挑頭抗齊,與齊閔王生隙的孟嚐君欣然應 允。? 其二,以魏國與秦國講和會形成“連橫”威脅齊國為由,說服齊閔王搶在魏國之前與秦 國講和。? 齊閔王不知蘇秦的詭計,果然主動與秦國講和。秦、齊宣布停火,趙國這邊就怒了:我 背叛盟友跟著你齊國混,你倒把我給出賣了!? 趙國的奉陽君咽不下這口氣,準備聯合魏、燕攻打齊國,孟嚐君也在為抗齊積極活動, 幾方一拍即合,整軍備戰。齊國此時正在攻打宋國,國內防守空虛,根本經不起多國的聯合 進攻。? 齊閔王此時並不知道是蘇秦從中作梗,但麵對齊國危機也有本能的反應。為了破解危局, 齊閔王使出了戰國時期屢試不爽的“殺手鐧”——“金錢、土地換和平”。? 齊閔王賄賂的是奉陽君李兌,老李得了賄賂,伐齊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蘇秦不甘心, 又跑到趙國四處離間,企圖造成齊、趙關係再次破裂。? 奉陽君發現蘇秦不是什麼好鳥,立即將他拘捕。身陷囹圄的蘇秦無計可施,隻得向燕昭 王報信求救。在燕昭王的交涉下,奉陽君將蘇秦“禮送出境”。? 蘇秦再次返回齊國,繼續忽悠齊閔王將宋國往死裏揍。按照史書的記載,宋國確實非常 欠扁。? 現任宋王戴偃,是公元前 333 年把哥哥宋剔成君踹下去之後自立的,並於公元前 322 年稱王。稱王之後,宋王偃忘乎所以,仗著秦國的支持,趁各大國忙著 PK 之際,分別向齊 國、楚國、魏國多次發動軍事進攻。根據《史記》的記載,宋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 取地三百裏;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 作為一個二流小國,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戰績,既令人由衷佩服,又難免讓人感到有 些憂慮,畢竟江湖異常凶險,出來混遲早要還。? 宋王偃感覺自己已經牛得不行了,仿佛就是戰國第二軍事強國(僅次於秦國)。為了表 達橫掃天下的誌向,宋王偃“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向天地宣戰、向神靈宣戰!? “社稷”是土神和穀神,在以農業生產為核心的古代,“社稷”也是國家命脈的象征, 但宋王偃一把火將這些“圖騰”燒成了灰燼。? 85? ?

“笞地”容易理解,就是用鞭子使勁摔打土地。“射天”又怎麼做呢?宋王偃有的是辦 法。他將裝滿鮮血的袋子掛在空中用箭射,血濺七步,這就叫“射天”。? 這些怪異的舉動,在今天看來,純屬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典型“腦殘”。但在敬畏天地、 迷信神靈的古代,絕對是非常出格、激起公憤的舉動。連後來的秦始皇都要到處祭天封禪, 你宋王偃有幾個腦袋,敢跟老天爺做對?按坊間的說法,是要“遭天譴”、“天打五雷轟”的!? 除了這些“逆天”的行為之外,宋王偃還“淫於酒、婦人”,儼然一副亡國之君的做派。? 於是乎,諸侯們給惡事做盡的宋王偃上了一個“尊號”——“桀宋”。在宋國內外,要 求對宋王偃施以老拳的呼聲異常高漲。? 公元前 286 年,號稱要“射天”的宋王偃被齊、魏、楚聯軍鏟翻,後來死在魏國的溫, 土地肥沃、商業發達的宋國被三家完全瓜分。? 齊國吃掉宋國,標誌著秦、齊“東西對坐”的均勢被打破。接下來,齊國是否會按照“南 征北戰”的既定路線,向北討伐燕國?天下又將遭遇怎樣的大變局?? 請看下一章——征戰何曾休。 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