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戰何曾休 5 兵戎相見豈無期(3 / 3)

以前趙國跟秦國打仗,主要的策略是“躲”,“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兩軍主力很少碰 麵。這樣的局麵持續了十多年,秦國始終搞不清楚趙國到底有多少家底。? 一直以來,秦國對趙軍實力的判斷都過於樂觀,因此才將主要精力放在收拾齊國和楚國 上麵。公元前 273 年的華陽之戰,趙國的 2 萬軍隊被白起消滅,使秦昭王更加堅定了“趙軍 不堪一擊”的看法。? 但是,秦軍在閼與之戰中失利,讓秦昭王發現趙軍並非自己想象的那樣弱小,而是一支 不可低估的強大力量。因此,秦國將趙國列入了“黑名單”,看作一統天下的首要障礙。? 其次,閼與之戰的勝利,衝昏了趙王的頭腦,對秦軍事鬥爭策略悄然生變。? 實事求是地說,閼與之戰隻是趙軍對秦軍的局部勝利,秦軍隻是被趕出國境,有生力量 並沒有遭到損失。因此,趙國不應過分誇大戰果、盲目樂觀。但是,趙國以“柔弱之軀”, 竟然能夠一舉擊潰不可一世的秦國軍隊,這一突如其來的勝利,讓趙惠文王不由得忘乎所以。? 頭腦發熱的趙惠文王對時局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他認為:秦國經多年征伐,體力不支; 趙國則經多年躲閃,羽翼漸豐。此消彼長,現時的趙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與秦國分庭抗禮 了!? 基於這個判斷,加上趙奢得到重用,趙軍對秦國的作戰策略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從過 去揚長避短、深藏不露的“遊擊戰術”,轉變為硬碰硬的武力對決。? 可以說,閼與之戰是趙國抗秦的巔峰,也是秦、趙爭霸時期的一個轉折點。秦國的高度 警覺,趙國的盲目自信,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趙國將要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