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數學要學好,預習少不了 三大支柱撐起預習天空(1 / 1)

第1章 數學要學好,預習少不了 三大支柱撐起預習天空

預習就好像我們外出旅遊之前看看地圖一樣,大概了解一下要遊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由於中小學生接觸預習少,不僅對預習的方法不知道,更缺少預習的興趣和習慣。而預習“三部曲”的竅門可以讓同學們感受預習帶來的喜悅,時間一長,同學們預習習慣的養成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第一部曲:幫扶。

在培養預習習慣的開始階段,同學們和家長一定不能心急,畢竟同學們的學習自主能力很差,學習多數都是被動的。所以,同學們要安排好預習時間,盡量讓自己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預習。

家長在預習中要多鼓勵孩子嚐試解答課本例題,要指導孩子的預習。作為孩子,也要主動和家長溝通,讓家長幫助自己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有一位老師在教授“小數的加減法時”,由於內容比較簡單,所以讓學生嚐試預習。老師專門安排了時間給學生們預習,並利用一節課來解答學生們在預習中出現的問題。最後在同學們期盼的預習測試中,大部分同學的成績在90分以上,最低的分數也在75分以上。

這樣的預習結果無疑對同學們自己也是一種激勵,同學們可以感受到預習的快樂。

第二部曲:引導。

引導是培養預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在引導階段老師的作用是重要的,老師要告訴學生一些基本的預習方法,比如預習中重點看數學例題,看完之後要自己進行練習,遇見不懂的地方要標記,在上課中認真聽講,解開疑惑。

作為學生,一定要努力與老師溝通,大膽主動地與老師多交流、多提問,師生共同設計的預習大綱更加適合學生自身,因為老師最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相信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一定能夠提起預習的興趣,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第三部曲:自信。

因為預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同學們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有信心,不能因為一點點困難就放棄預習,特別是對於數學來說,因為數學裏麵的各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係的,所以一定要堅持養成預習的習慣,做到循序漸進。

同學們一定要樹立信心,對自己的預習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各種辦法讓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的知識,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進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拓展出更好的解題思路。

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我們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問題不一定非要在預習的時候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識拓展☆ 我國正式使用“代數”一詞最早是在1859年。那年,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和英國人韋列亞力共同翻譯了英國人棣麼甘所寫的一本書,譯本的名稱就叫《代數學》。

【數學拾趣】 4個整數a,b,c,d中,有1個偶數、3個奇數。將這4個整數兩兩相加(如a+b,a+c,a+d,…),由小至大分別為:54,63,75,86,98,107,請問:這4個數字分別為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