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使數學不落後,課本每頁請吃透 公式、定理記憶五法(1 / 1)

第3章 要使數學不落後,課本每頁請吃透 公式、定理記憶五法

現在很多同學在學習數學課程時,對於書中所提到的公式、定理都是死記硬背,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我們不能滿足於公式、定理字麵意思的理解,應該去理解它們的實質,隻有真正被同學們理解了知識,才是記憶最牢固的。

第一,邊學習邊記憶。

對於數學書中所出現的公式、定理,老師往往在講課的過程中都會進行詳細的講解,包括公式的推導,定理的證明等等,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聽課,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主動去找老師,或者同學幫助。因為我們隻有在課堂上麵把知識點弄明白了,課下複習的時候才能夠輕鬆自如。

第二,多思考,對琢磨。

課下同學們進行複習的目的就是完全把所學的知識消化掉,所以我們不能隻求對公式、定理表麵的理解,一定要理解它們的精髓。數學是一門各個知識點聯係特別緊密的學科,同學們隻有真正掌握了公式、定理的精髓,才能在答題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學到的公式和定理。

在複習公式、定理的時候,大家要多想想,多去琢磨,比如這一定理運用有沒有特殊的地方;這個公式還有沒有別的推導方法;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該運用這一公式、定理等等。隻有當我們去思考,去琢磨,我們才能真正把公式和定理牢記在心。

第三,記憶時的比較。

比較法是一種很常見的記憶方法,它是幫助同學們深化記憶,把知識點記得更加牢固的一個好的方法,在我們所學的很多科目中都有運用,而在數學科目中,運用比較法記憶更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比較記憶法一直被同學們和老師們所推崇。

例如學生在記憶質數、質因數有什麼區別時,就可以從質數、質因數這二個概念開始。從字麵上看比較相近,很容易混淆,所以學生們在區別這二個概念時,應著重注意它們的特殊點。

質數:在自然數裏,除了單位1外,隻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做質數(素數)。

例如2、3、5、7等。而4、6、8、9等數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還能被其他的數整除,如4除了能被1和4整除外,還能被2整除;6除了能被1和6整除外,還能被2整除和被3整除;8除了能被1和8整除外,還能被2和4整除;9除了能被1和9整除外,還能被3整除。這些數都不是質數而是合數。

質因數:在乘法運算裏,乘數和被乘數都叫做積的因數。一個數的因數是質數,就叫做這個數的質因數。例如:6=2×3,則2、3都是6的因數,而2、3又都是質數,所以我們就把2、3叫做6的質因數。而在式子12=3×4中,雖然3、4都是12的因數,但4不是質數是合數,所以隻有3是12的質因數,而4卻不是。

這樣以來,同學們就很容易搞清楚質數與質因數的區別了。

在數學學習中,同學們會遇到很多比較接近或者容易混淆的公式、定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應用比較法來進行記憶,看看它們到底有什麼異同,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不知不覺得就複習了至少兩套公式和定理,有時可能還會更多。

第四,多應用。

同學們學習了那麼多的公式、定理,其實都是為了用這些公式和定理來幫助我們進行答題。有的同學把學習公式、定理的目的僅僅是看成死記住它們,這是不對的。我們隻有把公式、定理運用到解題中去,才能更好地讓自己去理解公式、定理的精髓,這樣同學們便能把公式、定理牢牢地記住了。

第五,講解記憶法。

同學們如果認真看數學書的話會發現,隻要是那些在解題中經常會用到的公式或者定理,都會有一個詳細的推導或者證明的過程。如果同學們對於記憶公式和定理感到很困難的話,不妨讓自己當一回老師,自己進行公式、定理的推導和證明。如果自己的水平有限,同學們可以照著數學課本,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自己給自己講解,邊講邊記憶,在自己給自己講解的過程中就是對公式、定理的複習和記憶。

☆知識拓展☆ 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世界各地的人,不是同時進入新年的。當北京的新年鍾聲敲響時,美國華盛頓是12月31日上午11時,英國倫敦是31日下午4時,而日本東京已是1月1日淩晨1時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同時又從東向西自轉,地球上各地日出日落的時間不一樣,所以,全世界不能統一用一個時間。電台每次播報時,都要用“北京時間”這四個字,就是這個緣故。

【數學拾趣】 有一個主人,雇用工人,向他們提出以下考核:“給你一隻桶,給它倒上半桶水,既不多也不少。但是你當心,既不能用棍子,也不能用繩子或其他任何東西來測量。”工人動了番腦筋,終於完成了任務,他是如何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