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外界幹擾需消除 杜絕“三閑”
我們要想提高學習效率,要想快樂的學習,要想學業有成,就要增強自己控製“三閑”的能力。
“三閑”是指閑話、閑事、閑想。
經過教育專家的研究發現,凡是學習不好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控製不了閑話、閑事、閑想,而是讓這“三閑”控製了他們。
1.閑話
所謂的閑話,就是指說那些沒有用的話或者有害的話。沒有用的話就是指在上自習、看書時,而他卻在那說笑話、說大話,說一些與學習沒有關係的話。
另一類就是有害的話了,別人在那裏專心致誌地學習,可是他卻故意打擾大家,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有人好好學習,要求進步,可是他卻編各種理由來說人家的壞話等等。
2.閑事
所謂閑事也就是指那些沒有用的事情和有害的事情。比如說一個小學生,也不是研究遊戲的專家,可是整天卻泡在遊戲廳裏,不去上課,不做作業,這顯然就是沒有用的事情。老師正在講課,可是他卻在低下偷著看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當然這些也是沒有用的事情。
3.閑思
有一些閑思隻是沒用,閑思本身並沒有直接的壞處。如:正聽著曆史課,思路不由自主地從課堂教學講的晚清文學,聯想到《三國演義》,又聯想到《封神演義》,又聯想到薑子牙垂釣遇文王……不知不覺,下課時間到了,毫無用處的閑思統治了這位同學半節課。
另一類閑思則是有害的。比如學習中、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憂慮,擔心別人怎麼議論自己,父母怎樣批評自己,鄰居又將如何瞧不起自己等等,這樣自己就會越想煩惱越深,越不能平心靜氣地分析失誤的原因,更談不上製定糾正失誤的措施了。這樣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鏈:考試失誤——情緒低落——無心糾正——成績很差——情緒更低落。不少後進同學就是沿著這條惡性循環鏈,使自己從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層。
控製“三閑”一定要弄清“三閑”的概念。個別人以為學習以外,特別是學習課本知識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三閑”,這樣的理解是不全麵的。有這種偏見的人不願參加社會公益勞動,不願參加體育鍛煉,拒絕參加課外活動小組,這種狹隘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有害的閑思,如果不加以控製,隨著年齡的增長肯定難以生存下去。
控製“三閑”,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研究不同的辦法。但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製定明確、具體的計劃,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做幾件事情,做到什麼程度,規定得越具體越好。
【開心一刻】
有一個郵差綽號“飛毛腿”,被派去送一個緊急的文件。官員還擔心他太慢,專門給他配了一匹馬,可是他卻不願意騎馬,而是緊跟著馬快跑,結果累得氣喘籲籲。別人問他:“這麼要緊的事情,你為什麼不騎上快馬呢?”他回答說:“難道六隻腳跑,不比這四隻腳快嗎”
○邊看邊學○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誌通俗演義》, 在國外翻譯為:《三個國度的傳奇故事》,為四大名著之一,是曆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