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類深人研究生命活動的奧秘,是為了使生命適當延長。隨著時代的更迭,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之道。如何了解生命的本身?如何更好地延續生命?保持健康,需要我們認真了解更多的相關養生的知識。
生命的活力在於真氣
祖國醫學認為“真氣”是生命運動的物質基礎,是人體抗病免疫、延年益壽的重要動力。真氣充足,身體健康;真氣不足,身體衰弱;真氣消逝,生命結束。
真氣由先天精氣和後天精氣化生而來。先天元精化生,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後天精氣來源於水穀和天氣。真氣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產生的,從胚胎初具到發育成長,由壯及老,所有生命活動,都以真氣為根本動力。若能保持真氣充足,生物就能身體健康,精神充沛。
人在生命過程中,元精之氣不斷消耗,須不斷地給予補充。後天之精氣是由口鼻攝取的氧氣和養料,隨著血液循環到達機體各部,在氧化過程中產生熱和能,為人體提供生命動力。
一百年前在俄國瓦舒次庫出版的《聖彼得堡大觀》一書裏,曾有這樣一段記錄: " 1755 年在費登司基村,有一個農民叫克雷洛夫,他當時已經 60歲,有過兩次婚姻。他的第一個妻子受孕過 21 次,一共生了57個孩子:四胞胎四次,三胞胎七次,雙胞胎十次。人體具有相當大的生命活力還表現在,切除一葉甚至一側肺髒或切除了一側腎髒的人,仍能很好地生存。肝髒功能更為驚人,有些人 75% 的肝髒受到損害,肝功檢查結果卻可以是正常的。由此可見,人類蘊藏著巨大的生命活力。
根據1980 年第一屆全國衛生統計學術會議的資料,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口平均壽命己超過70歲。以上資料進一步證明,人類的壽齡是可以超過百歲的。想必人類潛藏著長壽因素,從目前世界各國長壽研究發展的情況看,實現人類延年益壽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
人體的真氣在於動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亦複如是,在於不斷運動。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機體在陰陽對立統一中和諧地更替。
運動養生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人體的生理特點,運用各種運動方式進行鍛煉,以達到標本兼顧、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談到養生,海歸專家王理偉就想到自己在美國的生活,“每個周末,我都要開車到郊外人少的地方去呼吸新鮮空氣,瘋玩上一兩天,再開車返回市中心繼續工作……”在他看來,這是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曆。能夠長期堅持下來,對自身健康意義重大。除了“周末出去走”,“中午外麵走、傍晚散步去”都是王教授別樣的養生方略。
因為工作事務的繁多,通常隻能做到半個月出去“走”一遭。每次他都貪婪地呼吸著那裏的空氣,嗅花香、聽鳥鳴、觀魚遊,將整個身心與大自然沉浸在一起。歸來之後,他感覺輕鬆了不少,第二天上班也分外有精神。
同樣,在單位裏每天午休的時候,也要出去步行“兜風”,“空調房裏的空氣比較汙濁,人呆的時間一長,會覺得頭昏腦漲。”他認為,浦東的綠化多空氣質量高,醫院周邊轉上一圈,會感覺神清氣爽不少。
晚上的“走”基本上就圈定在小區內了,心血來潮的時候也會到離家最近的公園漫步一圈,順帶連第二天的工作計劃也在大腦中製訂好了,誰還敢說這種“走”是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