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零壓力社交的關鍵在於“說” 不妨看準對象再說話(1 / 2)

第二章 零壓力社交的關鍵在於“說” 不妨看準對象再說話

麵對不同的對象應該尋找不同的話題。

《世說新語》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虎賁衛士去抓他。他的妻子趕出來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於是,當魏明帝審問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臣願受處罰。”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也都很稱職,於是便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他一套新衣服。

許允提拔同鄉,依據的是封建王朝製定的個人舉薦製的做官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來選擇說話技巧的例子了。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不同身份的人交談的辦法:“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執,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換成現代話來說,就是和聰明的人說話,須憑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須憑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形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須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須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除了鬼穀子總結的交談辦法之外,看人說話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例如:

根據對方的性格,進行不同的對話。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學生,當他們分別問孔子能否對一件事一聽說就幹的時候,孔子卻對這兩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有人問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孔子解釋說:因為冉求平時做事縮手縮腳,所以我鼓勵他聞風而動,聽說了就幹;仲由性格好勝、膽大勇為,所以我要勸阻他,不能一聽說就幹。性格外向的人開朗直爽,與之交談可以無所拘束;性格內向的人沉默寡言,與之交談則應注意循循善誘。

根據對方的性別進行不同的對話。同性別人之間的交談與異性別人之間的交談是各不相同的,其間的態度需要注意。

根據對方的年齡,進行不同的對話。離、退休製度推行之後,在離退休年齡的臨界線上的人往往對自己的真實年齡很敏感,有些身居高位的高齡者還喜歡宣稱“不知老之將至”,而離、退休老人卻往往喜歡讓別人猜猜自己的年齡——他們已經不忌諱老之已至了。大齡未婚女青年對年齡的忌諱則很深。未婚男女青年之間貿然問起年齡,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年齡在中國已經成為敏感話題,對此需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