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案又絕不能發往自己最信任的錦衣衛詔獄,因為這一案與錦衣衛相牽連,如果由錦衣衛審理,難免要受到言官的指責。
朱棣最痛恨的是周新放跑了他一心要抓的朱允炆,雖然這是紀綱憑空給周新安上的罪名,但朱棣卻深信不疑。自他登基以來,對那些忠於朱允炆的臣子,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殺戮,但他惟恐還有一些同情者漏掉,所以隻要聽說誰與朱允炆有牽連,他是定斬不饒的。紀綱正是抓住了朱棣的這個心理特點,因而一告便準。但朱棣絕沒想到一個小小按察使竟會驚動這麼多朝臣來替他說話,現在如果貿然殺掉周新,說不定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因此他幾次提起朱筆又都輕輕地放下了。左右權衡一時拿不定主意,就站起來在殿內來回踱步。
朱棣忽然也動了惻隱之心,他想起周新二十餘年忠正廉潔,倒也值得可憐,不如順乎人心,將他放出官複原職罷了。這時他突然記起,上次審訊時,曾囑咐周新寫一道謝罪本章,不知他是否交上來了。如果謝表已經送上來,正好順水推舟,赦他出去。於是,他喊聲:“內侍!”
立即有兩名司禮監秉筆太監走進殿來候旨。朱棣問:“周新的奏章可曾送進來?”
太監小心翼翼地回答:“已經送進來了。”
朱棣不滿地說:“為什麼不隨周新案卷一齊呈報?”
太監回稟道:“臣看周新的奏章,以為內中多有忌諱,沒敢呈送。”
朱棣把臉一沉說:“大膽,還不速速取來?”
那位太監有些慌亂地叩了一個頭,趕緊把周新的奏折取來交給了朱棣。朱棣展開奏折,見折子中的蠅頭小楷寫得端端正正,字跡蒼勁有力,不知道的人絕不會相信這是一個遍身棒傷的人寫的,不覺點了點頭。但他看到奏折中的內容時,卻越看越生氣。原來周新在折中沒有一句謝罪的話,反而建議削減錦衣衛官員到京師以外各省去緝查案件。這分明要斷皇帝的耳目,減弱皇權。朱棣不能忍耐了,他把周新的奏折狠狠地摔在了地下,提起朱筆,刷刷地寫下了“以逆臣罪名,立即處斬周新”的上諭。此後,六部言官中那些剛正之臣紛紛上本為周新鳴冤。這些奏本一概被朱棣留中不發。
幾天以後,北京城西四牌樓刑場上,人山人海,周新從囚車上下來,整了整衣冠,然後向西北皇城方向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又向南方叩了三個頭,說道:“老母在上,兒臣在此盡忠了!”拜罷,仰天長歎道:“天哪!蒼天!你回答我,為什麼做直臣是這樣的難?這是為什麼呀!為什麼?”然後周新厲聲高呼:“周新生為直臣,死為直鬼!”
朱棣冤殺周新後,上至都察院,下至六部言官紛紛為周新鳴冤,擾得他一個多月不得安寧。最後,朱棣授意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出麵,以錦衣衛的名義發了一道文告,誰要是再替周新喊冤,就與周新同等論罪,才將這場風波壓了下去。
從此以後,明代十餘位皇帝都依靠錦衣衛鎮壓朝廷大臣,全是受了朱棣殺周新一案的影響。明朝官場中因此形成了一種風氣,錦衣衛官員可以淩駕於六部九卿之上。這就造成了以後正統、天順年間錦衣衛都指揮使門達、逯果專權,嘉靖時期錦衣衛百戶王邦奇肆意誣陷忠良的大冤獄。
常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也是該紀剛垮台,錦衣衛不知怎的與宮中的宦官們鬧起了矛盾。一日,福海向永樂皇帝奏道:“啟奏萬歲,錦衣衛指揮使紀剛多年來,多行不義,以不實之詞誣陷忠良。靖難功臣薛祿因買一女道士為妾與紀剛頂撞,被紀剛用鐵錘打裂頭骨而死;都指揮啞失鐵木兒因與紀剛不和,路上相遇沒有讓路,而被他尋個借口除掉;廉吏周新因緝捕了紀剛爪牙許應先,而被誣陷致死;萬歲下詔選妃,紀剛把最美的女子留為己用,更為甚者,紀剛竟私養亡命,多造刀甲弓弩無數,圖謀不軌。此人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國法,請陛下明察!”
永樂皇帝鑒於異己已除,而紀剛與天下結怨非常深,決定治紀剛的罪,以平民憤,就下令將紀剛逮捕入獄。永樂皇帝下的詔書是這樣寫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遵守太祖留下來的祖製,設立錦衣衛以緝捕罪惡,保天下平安,錦衣衛指揮使紀剛,卻違背聖義,有負皇恩,不遵守王法,作威作福,誣陷忠良,騷擾百姓,作惡多端,私養亡命之徒,造了許多刀甲弓弩,陰謀反叛。為正朝綱,為樹正義,將紀剛等奸惡緝拿歸案,以正王法。欽此!
永樂十四年(1416年)七月,陷害周新、作惡多端的惡犬紀綱最終受到了懲罰。朱棣命給事、禦史在朝廷上彈劾紀綱,交由都察院依法治罪。經逐條核實確有這些罪狀。當天就在集市將紀綱以分裂肢體之刑,他的家屬不論老少全部發配戍邊,並開列他的罪狀公布於天下。其黨羽許應先、莊敬、袁江、王謙、李春、龐英等也都被殺或流放,廣大臣民總算出了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