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民聖人——墨子其人其事 平民聖人——墨翟(1 / 2)

第一章 平民聖人——墨子其人其事 平民聖人——墨翟

墨子,本名翟,魯國人,(約前480——前400年),春秋末戰國初時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有學者認為,墨子是目夷氏的後裔。目夷氏原是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國,位於滕州市東南部。入周之後,目夷國變為小邾國,先後曾為宋、邾、魯、齊等國的附屬國。到春秋時期,目夷氏從貴族降為平民(目夷即墨夷,後省為墨姓)。而《琅繯記》曾有這樣的記載墨子的出生:"其母夢日中赤烏飛入室中,光輝照耀,目不能正,驚覺生烏,遂名之"。烏即翟,是鳳凰的別名,因而給墨子取名翟。"子"是後人對墨翟的尊稱。這個美麗的傳說,可能是因為後人出於對墨子的景仰而將他的出生神秘化了,但這無疑是從某個側麵反映出墨子的成就,在古代,人們往往給那些有突出才華的人賦予種種異稟。

墨子出身於平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位能工巧匠,母親非常賢慧。而他的家鄉是當時文化科技最先進的地區,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先進文化環境的影響下,他的勤奮、純樸與靈敏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墨子很快就學會了木、車、皮革、製陶、冶金等手工工藝。成為一名手工業者。而同時,他又拜師求教,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史書記載墨子曾從師於儒家,是孔子的門生,,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隨著知識的逐漸積累,墨子的思想逐漸成熟,開始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當他深刻的認識到儒學的種種弊端後,墨子決然的舍掉了儒學,最終從儒家分離出來,開創了自己的墨家學派,並將墨家學說發揚光大,使得墨家和儒家並稱於當世,成為“顯學”。墨子自己也獲得“北方賢聖人”的美譽。

因為平民的身份,墨子常常以“賤人”、“鄙人”自稱,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他所建立的墨家學派,思想傾向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的願望,墨家也就成為了下層百姓的代言人。墨子的學說代表著廣大平民百姓的利益,因而,後世在提到墨子時,常常稱他為偉大的“平民聖人”。

墨子的生平和行事,史書中並沒有詳實的記載,但根據《墨子》一書和一些秦漢舊典籍可以看出,墨子和先秦大多數思想家一樣,主要從事的活動無外乎講學和遊說兩個方麵。

早年墨子曾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根據史書的推測,墨子在成年不久就獲得了教師的身份,開始招徒授課。然而墨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和先秦諸子們的有很大不同,墨子強調“強學強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墨子還實行分科教學、因材施教等方法。墨子在教育學生時,不但要求他們學習理論知識,更注重親自實踐的作用,因而,墨家的子弟們往往是知行合一的實行者。墨子也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教師之一。

墨子除了授徒講學之外,最主要的活動便是周遊列國進行遊說,墨子遊說諸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宣傳自己的主張,希望能遇到明主將自己的救世思想變為實際的行動;一是舉薦弟子出仕,進而推行墨家的社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