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兼愛非攻——為人處世的藝術 “非攻”中的哲理(1 / 2)

第二章 兼愛非攻——為人處世的藝術 “非攻”中的哲理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3),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非攻上》)

殺掉一個人,叫做不義,必定有一項死罪。假如按照這種說法類推,殺掉十個人,有十倍不義,則必然有十重死罪了;殺掉百個人,有百倍不義,則必然有百重死罪了。對這種(罪行),天下的君子都知道指責它,稱它不義。現在至於攻伐別人的國家這種大為不義之事,卻不知道指責其錯誤,反而跟著稱讚它為義舉。他們確實不懂得那是不義的,所以記載那些稱讚攻國的話遺留給後代。倘若他們知道那是不義的,又有什麼理由解釋記載這些不義之事,用來遺留給後代呢?

世人提及墨子,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兼愛、非攻”主張,千百年來墨子的精神一直為民眾們所頌揚,也是對墨子高尚人格的肯定。墨子站在下層百姓的立場,為普通民眾的利益奔走呼告,摩頂放踵也不改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他這種偉大的人道主義情懷一直被後人讚揚。

作為墨子學說重要範疇的“非攻”正是他這種博愛無私精神的具體體現,作為一種政治主張,墨子是如何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呢?我們可以從墨子的著作中感受到他的大智慧。

在《墨子·公輸》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著名的工匠公輸般為楚國製造了一種稱為雲梯的新式兵器,用於攻打敵國的牆門。楚王於是決定憑借這種武器去攻打宋國。

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奔波了十天十夜趕到楚國國都。先見到公輸般,對他說:“北方有一個人欺侮我,我希望借你的力量殺死他。”公輸般聽了沒有任何表示。墨子接著說:“我可以給你很多錢,作為你殺人的報酬。”公輸般回答說:“我講道義,不會因為報酬去殺人。”墨子於是說:“楚國是大國,人口不多而土地遼闊,可是它卻準備攻打弱小的宋國,這是非正義戰爭,你口頭上說不殺人,可是一旦發生戰爭,有多少無辜的平民會因為你的新式武器而死去,這跟你親手殺人有什麼區別呢?”公輸般便推諉說攻打宋國的計劃是楚王的決定,於是墨子和公輸般去見楚國國王。

見了楚國國王,墨子並沒有先說戰爭。他對國王說:“我想請教大王一個問題。”楚王問他是什麼問題。墨子說:“現在有人放著自己漂亮的車子不要,卻想偷鄰居的破車;舍棄自己的漂亮華貴衣服不要,卻想偷鄰居的舊衣服,這是怎樣一種人啊?”楚王馬上說:“這人有偷竊的毛病。”墨子抓住時機,馬上說:“楚國有廣闊的土地,而宋國隻是一個小小的國家,這就如同一輛漂亮的車與一輛破車的對比;楚國物產豐富,而宋國物產貧乏,這如同漂亮衣服和舊衣服的對比,所以我認為楚國攻打宋國,跟那個犯了偷竊病的人正是一類人。”楚王蠻橫地說:“你說得好,但是公輸般已經為我造好了雲梯,我是一定要攻打宋國的。”墨子不慌不忙地說:“雲梯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厲害,不信我可以與公輸般模擬作戰。”

楚王於是為他們準備了道具,包括城牆、守城的器械、雲梯及其他攻城的兵器。公輸般模擬攻打宋國的城牆,而墨子進行防守,結果任由他多次改變攻城的戰術,都被墨子的防禦措施抵擋住了,公輸般攻城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守城的方法還有餘。

最後楚王隻好放棄了攻打宋國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