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兼愛非攻——為人處世的藝術 非攻不等於不攻(2 / 2)

晉朝劉道真學識甚廣,但素來嘴不饒人,喜歡嘲笑別人。有一天,劉道真正在草屋裏和別人共用一隻盤子吃飯,見到一個年長的婦人領著兩個小孩從草屋前走過,三個人都穿著青衣,劉道真就嘲笑她們說:“青羊引雙羔。”那婦人望了他一眼,說:“兩豬共一槽。”劉道真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從此收斂了許多。

在麵對別人的無理取鬧時,平和的心境是最好的反擊狀態,在對方咄咄逼人的攻勢下,要保持鎮靜、控製情緒,而不是自己首先亂了陣腳,如果和對方一起激烈爭吵,反而落入了圈套不能進行有效的反擊。

心境平和、態度從容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涵養與氣量,首先用“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度在氣勢上鎮住對方。一激就怒並不是理智的作為。而且,考慮應對策略需要大腦冷靜,隻有情緒平靜,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

在回擊他人的過程中,抓住要領才能作出最有效的攻擊,一個帶槍的人並不一定是好的射手,而懂得如何選定目標瞄準、能夠掌握最佳時機扣動扳機的人,即使沒有槍,也一樣能夠獲取獵物。另外,我們還要善於從對方的話語中聽出他們的目的,是諷刺還是侮辱,讓後再采取相應的策略,把對方投過來的石頭還回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要進行反擊,一定要先把對方的意圖弄明白,瞄準靶子再放箭,既不濫傷無辜,也不放過小人。

多一些諒解和撫慰是減少紛爭最有效的潤滑劑,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有意無意都會刺傷別人,也不可避免要受到刺傷,再這時就需要我們能夠用體諒的態度來看待那些無疑的傷害,用真誠去撫慰那些被自己刺傷的人,而不是講紛爭無限的擴大,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兩千多年前,墨子就智慧的提出了非攻的思想,這是應該是人類共有的精神,我們不提倡戰爭,但我們要進行捍衛自己權益的戰爭。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既然不是孤立的個體,需要在整個社會中與他人協作才能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就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某些利益的衝突和摩擦,也確實存在著一些損人利己的人,麵對這種現實,一味的忍讓寬容並不能改變自己的境遇,當我們的尊嚴和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應該勇敢的站起來捍衛自己。

蜜蜂的刺在傷害到別人的同時也會使自己失去生命,但如果自己的生命麵臨著威脅,不用刺傷害別人也不行了。既然無論哪種選擇都難逃一死,到不如給敵人一些苦頭和教訓。當我們也麵臨類似的處境時,不妨學學蜜蜂的精神,因為非攻不等於不攻,這是墨子非攻思想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