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守城者以亟敵為上”的積極防禦思想。墨子認為在守城防禦中,應守中有攻,積極殲滅敵人。“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消極被動的防禦,等待鄰國的救援都不是可行的辦法,而應該抓住機會攻擊敵人,這樣做一方麵能打擊敵人鼓舞士氣,另一方麵也有助於扭轉戰局。而“亟傷敵”的具體措施又:利用有力地形、依托城池,正確布置兵力;以國都為中心,形成邊城、縣邑、以及國都內部的多層次縱深防禦,層層阻擊,消耗敵人;頑強堅守與適時出擊結合等策略。
另外,在防禦作戰具體戰法方麵,墨子還提出了一整套防禦作戰戰術原則。《墨子·備城門》諸篇共有11篇文章,其中《備城門》、《旗幟》、《迎敵祠》、《號令》、《雜守》五篇是總論性文章,綜合論述了守城戰術戰具及軍事法律製度、軍事指揮信號、軍事後勤製度等;其餘六篇《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備蛾傅》是專論守城戰術的,針對敵人可能實施的水、梯、穴等各種進攻方式指定了不同的防禦措施。
此外,墨子提出了全民皆兵的禦敵思想,主張,在進行防守作戰時,要發動全城軍民一起參戰,堅守圍城,以奪取防禦作戰的勝利。墨子還強調政治環境對戰爭的影響,如果上下一心,將士一心,軍民一心,同仇敵愾;又能得到鄰國的救助。那麼,防禦戰更是有了必勝的把握。《備城門》也這樣說:我城池修,守器具,樵、粟足,上下相親,又得四鄰諸侯之救,此所以持也。
墨子的積極防禦理論和具體的守城方法,正是為了推行他“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才提出的,積極有效的防守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遏製了某些不義的討伐戰爭,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墨子也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防禦體係,豐富了我國的兵法思想,他的積極防守被稱為“兵技巧”而載入史冊,從這個意義上說,墨子也可以稱之為一個偉大的軍事家。
在以和平為主題的當今社會,我們不再需要墨子那些具體的守城技巧,他的這些智慧也隻能作為文獻攻後人參閱,但墨子所倡導的積極防禦的精神,卻仍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雖然社會倡導友愛互助,但總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不可避免要受到來自他人有意無意的攻擊,這時候,墨子的防禦思想和方法就派上了用場。
古語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是明哲保身的處事策略,可要是“人若犯我”呢?我們該采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還是勇敢的捍衛自己的權利和尊嚴?墨子的大智慧告訴了我們該這樣去做——防禦是最好的立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