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尚同尚賢——人才管理的智慧 因事設人而非因人設事(1 / 2)

第三章 尚同尚賢——人才管理的智慧 因事設人而非因人設事

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韗鞄、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節用中》)

凡是天下做工的人,如造輪車的、製皮革的、燒陶器的、煉金屬的、做木匠的,要使各人都從事自己所擅長的職業。

墨子在人才的使用上,強調要因人之才,合理分工,讓各人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最終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才能和特長是不相同的,這就要求在具體的分工上要能夠人盡其才,如果讓燒陶器的人去買豬肉,讓木匠去製造皮革,所得的結果隻能是社會分工混亂,勞而無功。

墨子的這種因人之才合理分工的思想,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有著深刻的顯示意義。尤其是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更始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當前的企業在用人和管理製度上,總體存在兩種方式:

因事設人,是根據職位的需要來選擇合適的員工,給下屬安排能發揮其特長的職業,從而達到人與事的最佳結合,實現效益最大化。

因人設事,職位是為人而設,先有人後有職位,這種情況往往是人情因素在企業用人製度上的體現。

因事設人與因人設事的相互對立,是管理方麵兩種不同的用人態度和方法。作為一個明智的管理者,不應該無視公司的實際需要而安置多餘人員,因為多餘人員隻能給公司帶來人事管理上的不良效果。而因人設事恰好能彌補這方麵的不足,根據工作崗位的需要來安排人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用人原則,因而也是管理者不可不重視的管理戒律。

無論是一個體係還是一個團體,職務的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根據取取長補短的原則個每個人安排職務是不可能的;而在現有人員能夠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下,還硬要望裏安排熱人,則會出現人浮於事、屍位素餐的現象。這兩種情況都屬於因人設事的表現。

因人設事對一個企業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使公司出現“超員”現象,公司不但要支付數倍於正常的公司支出,而且因為員工過多,會影響到工作效率;而且會破壞公司具體工作的秩序,使得員工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失去工作的目標。

其次,會導致公司正常的人員管理秩序破壞,喪失內部管理機製的作用;因為人情關係的影響,使得公司在複雜的人際網絡中失去內在的人才競爭力,最終阻礙公司的正常發展。

最後,當“僧多粥少”的管理困境出現時,任人唯親的機製會引發公司內部的某些不正當競爭,使真正的人才受到創害,不能發揮自己的才幹,最終導致公司的重大損失。

高明的管理者懂得如何避免因人設事,即使他不能作到按照“取長補短”的原則來安排每個人的職位,但是他能夠從公司的具體需要出發,盡量給下屬安排一個合適的職位,把合適的人才放到到合適的職位上,在職務的限製下,給職員自由發揮的空間,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從而作到因事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