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尚同尚賢——人才管理的智慧 尚同即同於上
正長既已具,天子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尚同上》)
行政長官已經設立之後,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發布政令,說道:“你們聽到善和不善,都要報告給上麵。上麵認為是對的,大家都必須認為對;上麵認為是錯的,大家都必須認為錯。”
墨子認為,在人類社會剛剛出現的時候,並並沒有社會政治製度以及倫理道德規範,人們的主張和觀點也各執一詞,一人就有一種意見,兩人就有兩種意見,十人就有十種意見。人越多,不同的意見也就越多。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意見是對的而別人意見錯誤,因而相互攻擊。所以在家庭內,父子兄弟常因意見不同而相互怨恨,國家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賞罰標準而導致天下混亂。
針對當時國家這種混亂的社會狀態,墨子提出自己的政治綱領,這就是尚同。墨子認為,天下混亂是由於沒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領,因此主張選擇"仁人"、"賢者"擔任各級領導,他們的意見和上天保持一致,就順從了天意,接下來,在舉薦有賢能的人做各級行政長官,他們的意見和天子保持一致,因而能幫助天子治理國家。這樣,天的意誌通過這種方式一層層的傳達,上下保持一致,下級統一於上級,天下就會大治。
墨子的這種思想在當時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在戰亂紛爭不斷的時代,的確需要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標準,作為政治綱領,因為“一人一種看法、十人十種看法”的混亂狀態並不是人類社會理想的狀態,為了避免這種社會混亂所帶來的父子相殘、紛爭不斷的罪惡,國家必須設立一個攻的標準,作為人們行為的約束,並以此實現天下的大治。
墨子的尚同主張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同於上”,即下級和上級要保持絕對的一致,上級認為對的就是對的,上級認為錯的就是錯的。墨子的尚同論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含義:一個是思想的統一,要求人們在思想上采取同一個標準,不能一個人一種看法;一個是政治上的統一,要求人們在行動上和上級保持完全的一致,不能擅自行動,自行其是。
在今天看來,墨子的尚同思想有些趨向於專製主義,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墨子的這種“同於上”的政治主張,是有利於統治者治理國家的。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在企業管理中,尚同的思想更是得到了認同。
企業內部的管理其實和治理國家的道理一樣,如果在管理製度等方麵有不同的標準,那麼這種製度就不會得到有效的執行;如果下級不服從上級的命令、不認同上司的觀點,企業就不會形成一種凝聚力,一人一種意見造成社會混亂的現象在企業中也會出現,這就是在企業管理中為什麼也需要“尚同”思想的原因。
“尚同”即是“同於上”,在國家中,體現為民眾對下級官員、下級官員對上級官員、上級官員對天子、天子對上天這樣一層層的服從和認同;而在企業中,則體現為下級員工對上級領導的服從,下級和上級在工作目標、方法等方麵的一致。
下級和上級保持一致,並不意味著失去自我,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是出於工作的需要,在一些方麵和上級的意圖、步調一致。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和上級保持工作目標的一致。
作為管理者,上司對公司某個階段的任務有一個整體的部署,對工作任務的內容、時間期限、達到的效果都有一個預期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需要下屬的積極配合。因而,自己的工作重點和上司的工作重點保持一致,與上司及時溝通,了解工作目標及重點並和上級保持一致,是員工正確做事的前提。因為上司往往站在較為宏觀的角度考慮大局,所以他提出的工作目標往往更有利於增加企業的效益。然而個別職員的意氣用事,對上級的意圖妄加臆測,甚至不安上麵的部署進行工作,而是我行我素,這樣作的後果,不但會給公司帶來損失,而且不利於自己的發展。
所以,要學會服從上級的工作目標,並努力去完成上級交給自己的工作任務。服從,是每一個員工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沒有服從意識的員工,即使他再有能力,也不會得到上司的器重他,因為他不服從上司的安排,上司也就無法器重他。上司隻會重用那些懂得服從又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