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開出的“藥方”是針對精神層麵的,而墨家的“藥方”則是出於物質利益角度。墨子主張用財必須以“有利”為標準,這樣才能做到“民費而不傷”,而統治者也“興利多矣”。“不貴難得之貨,不器無用之物”,這就是墨子的實用主義的用財觀。在春秋亂世,諸候們視百姓疾苦於不顧,而去追求所謂的奇珍異寶,這樣的用財方式導致的後果就是國家衰亡。
墨家以實用為原則的用財觀念,在當今物質極度發達的今天,同樣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節借鑒。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很多人追求好房名車的排場、追求酒樓賓館的豪華享受、追求山珍海味的奢華,卻忽視了因此帶來的攀比心理對自己精神上的誤導、高脂肪膽固醇給自己身體帶來的疾病。要知道,奢侈浪費並不是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我們應該拒絕那些浮華和虛榮的誘惑,要知道,務實才是生活和事業的基石。
據統計,人類有70%的煩惱都和金錢有關,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常常有意外地盲目,很多人不是為自己缺少金錢而煩惱,反而是為了如何使用金錢而困惑。
比如說買手機,五千元手機,功能應有盡有,可以上網、看電視、發郵件,可以錄像、錄音、拍照,然而我們用的最多的功能還是打電話。可是人們在買手機的時候,常常為這些外在的名目繁多的功能所誘惑、在虛榮心和攀比心的驅使下買回來,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卻發現自己很少用到這些功能,五千元的手機和一千元的手機在打電話的主要功能上沒有什麼區別,甚至一千元的手機質量更好。
這就是人們在用財上不懂得實用性所帶來的煩惱,人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總是想擁有更好的,要知道,好是沒有盡頭的,因而人們總是處在無法實現的追求中,自己被金錢所控製。
一張床的用途就是供人睡覺的,滿足舒適的標準就可以了,而很多人卻追求華麗的裝飾,床墊從棉花換成海綿再換成棕墊,等到出現了更好的還會接著換。食物的用途就是為了解決人的饑餓,隻要可以填飽肚子就可以,而很多人卻用不滿足的追求山珍海味,能吃的幾乎都要吃一遍,還要講究色香味俱全。
要知道,良好的睡眠和床的奢華與否無關,有多少人躺在豪華的床上卻整夜失眠,胃口的好壞和食物的精美與否也無關,有多少人天天山珍海味卻疾病不斷。可見,睡得安穩、吃得有味才是我們睡覺和進食的標準。
同樣,實用主義也是我們用財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