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誌明鬼——樸素的信仰標準 墨子所信仰的“天”(1 / 2)

第五章 天誌明鬼——樸素的信仰標準 墨子所信仰的“天”

在中國思想史上,“天”的含義相當複雜,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確切的定義。著名學者馮友蘭曾把曆代對“天”的詮釋概括為五種:與地相對的物質之天;按法度運行的自然之天;有人格的主宰之天(所謂皇天上帝);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命運之天(孟子所謂的“若夫成功則天也”的“天”);宇宙最高原理的義理之天(《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的“天”)。當然,辨別這五種“天”的具體含義需要以具體的語境為前提。

墨子所信仰的“天”,主要是指“主宰之天”。在我國的文化史上,“天”的主宰含義出現的最早、最原始,“天”的命運、自然、義理等含義是人類的智力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天的主宰作用是上古人民認識愚昧懵懂的產物,發展到墨子生活的時代,天的主宰意味已經變淡,而傳統的天命論觀點正麵臨著一場變革。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墨子重新抬出了“主宰之天”,看以來有些不合時宜。但墨子的天命觀點是“舊瓶裝新酒”,他對傳統的天誌論進行了改造,使得“天”成為論證自己思想的有利工具;而且,墨子所倡導的天誌,和當時流行的天命論中以民意代天意的總體趨勢相一致。

墨子主張"天誌",誌,知也,天誌即是天智,天有智、有知;誌,擇也,天誌也是天擇。墨子所說的天有意誌,即是認為天是有智慧、感情、知覺、意誌,能主動有所作為的天。墨子用自己的天誌論來否定孔子所信仰的天命論。孔子所提倡的天命論,是必然論、決定論,認為天數已定,人在命運麵前是無能為力的。而墨子的天誌論則是選擇論、反決定論,認為天是有知覺和判斷力的,命運也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後天努力得到改變的。

墨子的“天誌”觀點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含義:

首先,“天”有意誌、有好惡,是萬物的主宰。《天誌上》篇中說:“然則天亦何欲何惡?天欲義而惡不義。”說天有自己的好惡,喜歡義而厭惡不義,那麼,民眾在效法上天的時候,自然要做上天喜好的事情而避免上天厭惡的事情了。墨子還認為,天子是天下最富最貴的人,所有的人都得臣服於他,但是天子也會受到來自上天的賞罰,“天”才是萬物生靈的主宰。

其次,“天”是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的。《天誌下》中說“今人皆處天下而事天,得罪於天,將無所逃避之者矣。”整個世界都是“天”的掌管範圍,“天”能夠洞察世間的一切善惡真偽。一個人得罪了家人,可以先到鄰居家躲避;得罪了國君,可以逃到國外;但一個人如果得罪了“天”,他能夠逃到哪裏躲避呢?因為“天”是無所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