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誌明鬼——樸素的信仰標準 墨子的鬼神觀(1 / 2)

第五章 天誌明鬼——樸素的信仰標準 墨子的鬼神觀

鬼神崇拜是中國古代原始的宗教意識之一,早在原始社會便已普遍存在,發展到殷商時演變成為天命信仰,並且建立了以上帝為至上神的天神係統。遇到大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向上帝請求答案。上古先民們無法解釋人的生死病死現象及做夢等生理活動,便以為有獨立於人的個體之外的靈魂,自然界種種現象是因為天神們的舉止造成的;而人死之後會變成鬼,就這樣,產生了鬼魂崇拜,而這種崇拜又和祖先崇拜交融在一起。周代就把祭拜祖宗神靈和祭祀上天統一,稱為敬天尊祖。

在春秋戰國時,各種思潮撞擊爭鳴,理性主義的旗幟得到高揚,但社會上仍有很多人力圖證明天的意誌和鬼神的存在,墨子就是這樣一個代表人物。這從他的《天誌》、《明鬼》等篇章即可看出。

按照墨子的說法,鬼神有三類:“古今之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為鬼中。”(《明鬼下》)這與周人所崇拜的天神、人鬼、地祗三個鬼神係統基本上相吻合。因為墨子的鬼神觀念就是以先人的天命論觀點為依托,進行加工改造而得來的,是舊瓶裝新酒的“為我所用”。

那麼,在墨子所提倡的鬼神觀中,鬼神的作用是什麼呢?

很多學者通過考察研究認證,發現在墨家學說中,鬼神的特征,作用和“天”大致相同,鬼神和天一樣,有意誌和目的,也是全知全能無所不在,而且他們的行事“宗旨”也同樣是賞善罰暴。如果非要在兩者之間找出不同的話,那就是天是最高的主宰,而鬼神是天的輔佐,天和鬼神一起承擔著懲惡揚善的職責。可以這樣說,鬼神在一定的範圍內,有天賦予的獨自行事的權力,但遇到大事情,則要奉天命行事;就像一個國家中的大臣,大事情必須遵照君主的旨意,而普通的事情則按照例律法度解決。

但是,由於天和鬼神隻是判定人們行為善惡的標準和法儀,天和鬼神本質上是墨子用來宣傳自己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的工具和媒介,因而。即使是墨子本人,在有的時候也對鬼神的存在有些懷疑,甚至在自家學說的某些觀點中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情況

《墨子》中有幾篇講天誌和明鬼的。其中的觀點認為,天帝存在,而且天帝愛人,天帝的意誌是要求一切人彼此相愛。天帝也經常監察人們的行動,尤其是統治者的所作所為。他用禍患來懲罰那些違反天意的人,而以福祗來獎賞那些順從天意的人。在天帝之外,還有許多鬼神存在著,他們也同天帝一樣,獎賞那些實行兼愛的人,懲罰那些交相"別"的人。

然而在有《墨子·公孟》中卻記載了這樣一個關於墨子的故事:子墨子有疾,跌鼻進而問曰:“先生以鬼神為明,能為禍福,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今先生聖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雖使我有病,鬼神何遽不明?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勞苦。百門而閉一門焉,則盜何遽無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