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非命——達觀的生存觀念 墨家的非命觀(1 / 2)

第六章 非命——達觀的生存觀念 墨家的非命觀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強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今之為仁義者,將不可不察而強非者,此也。(《非命下》)

所以墨子說:現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內心確實希望為天下謀利,為天下除害,麵對'有命'論者的話,不可不努力批駁它。說道:命,是暴君所捏造,窮人所傳播,不是仁人的話。今天行仁義之道的人,將不可不仔細辨別而努力反對它,就是這個道理啊。

在先秦時期,社會的道德標準和信仰都發生了動搖,戰爭在對物質造成重大損失的同時,也撼動了人們的信仰,很多人的價值觀都產生了危機,傳統的天命觀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諸子百家紛紛推出自己的學說,借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而關於命運的爭辯,是百家爭鳴中的一個焦點問題,各種流派都有自己的觀點,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儒墨兩家,儒家的主張是“知天命”,認為命運是上天注定的,是人們所無法改變的,儒家提出這種主張是為了支持自己提倡的等級觀念。

而墨家則高舉“非命”的大旗,宣揚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墨子是平民思想家,代表的小生產者和下層民眾的利益,這個群體處在社會政治生活的的底層,他們不安於自己在舊秩序中的地位,迫切要求改變現狀,也能躋身於上層社會,墨子作為他們的代言人,提出了“非命”的主張來為他們改變命運的活動提供理論支撐。

墨子認為,導致天下大亂的一個原因就是統治者實行命運存在的政策。主張有命運的人認為:於個人來說,命裏注定富足的人就富足、命裏注定貧困的人就貧困;命裏注定長壽就長壽,命裏注定短命就短命。於統治者來說,命裏注定國家人多人口就眾,命裏注定國家安定就不會發生紊亂。即使人出很大的力氣想改變,也是沒有用的。墨子說,正是這些主張有命運的人太多了,他們用這一套話,在上麵給王公大人的享樂做借口,在下麵愚昧百姓讓他們安於現狀。因而,上層的體製逐漸腐朽,而下層的民眾不知覺醒,國家就處在了危亡的邊緣。

因此,墨子提出了非命的主張,認為命運是可以發生改變的,而改變的手段就是自身的不懈努力。墨家的非命論,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

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墨家學說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天誌”,墨子認為上天是有意誌的,有他的規矩即“天下之明法”,世人要遵循這個規矩,順天意而行,國家就能夠得到治理。而且上天是宇宙中的全知全能的最高主宰,有自己的好惡,對世人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有些學者認為,墨子的“天誌”和非命學說是相互矛盾的,既然肯定了天的存在天有意誌,為什麼有說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呢?

其實仔細推究一下就會發現,墨子的這兩種主張非但沒有矛盾,而且是相互補充互相依存的。墨子認為天有意誌,有自己的好惡,並且對世人有賞罰的權力,那麼他就會根據自己的好惡來對人實行賞罰。如果一個人順天意行事,那麼他自然會得到升天的認同和獎勵;相反,一個人若是違背天意去做上天所厭惡的事情,那麼就肯定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另外,上天賞善罰惡的原則是公平,不會因為人們身份地位的差別而又所偏頗,諸侯三公犯了錯,上天照樣會對他進行懲罰;即使是貧賤之人,隻要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上天的旨意,上天就會對他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