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機遇都像大雁這樣顯而易見,尤其是那些能夠對我們一生造成重大影響的機遇,更是隱藏的很深,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用行動去挖掘。
有兩個同鄉的青年外出打工,他們在候車廳等車時,聽到人們的議論,說上海的人十分精明,給外地人指路都收費;而北京人十分純樸樂善好施,看到吃不上飯的人,會接濟他們衣食。
於是一個想,還是去北京好,即使掙不到錢也不至於餓死,於是他選擇了去北京;而另一個人想,還是去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麼不能掙錢的?於是就選擇了去上海。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裏,什麼工作也沒有找,憑借著銀行大廳裏的純淨水和大商場裏免費品嚐的點心,他竟然也沒有挨餓。
去上海的人也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無論做什麼行業都可以賺到錢。這個年輕人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認識和經驗,他首先在建築工地包裝了一些帶有沙子和樹葉的土,當作“花盆土”賣給那些不懂得泥土知識而又愛花的上海人。憑借這些沒有成本的泥土,一年後,他在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麵。接下來,他又細心的發現一些商店樓麵亮麗而招牌卻暗淡無光,經過探聽得知,原來清洗公司隻負責洗樓不負責洗招牌。於是他立即抓住這個縫隙辦了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沒過多久,他的公司就發展壯大,業務也逐漸由上海發展到周邊城市。
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事業往北京發展一下,於是就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火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桌子上的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同時出來創天下,而如今,結局卻是這樣的懸殊。
這個故事個我們很多警示,首先他們的創業觀念不同,去北京的人貪圖安逸,不想付出自己的勞動反而想不勞而獲,而去上海的人卻通過自己的雙手開創了一番事業,這是最表層的東西,讓我們回到起點,當他們在候車室聽到別人的議論時,一個是積極的抓住了機遇,既然傷害賺錢容易,那麼我也能夠做到,而另一個卻被隱藏著機遇的困難嚇倒了,害怕承受失敗而選擇了沒有挑戰性的北京。其實,他們的不停結局在當初麵對同樣機遇而做出不同選擇時就已經決定了。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機遇很多時候是隱藏的,甚至以困難為包裝,當我們被困難嚇倒時,也就措施了機遇。一個人要想成功就需要不斷的抓住自己身邊的那些機遇,正是這些機會成為我們改變自己命運的關鍵。也因此,一個人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是否抓住了這些可以使自己人生飛躍的關鍵點,這些關鍵點並不是顯而易見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擁有敏銳的洞察力,有豐富的人生閱曆,隻有這樣,才能在最佳時機抓住那些改變自己命運的機遇,實現自我人生的飛躍。
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本身就充滿了變化,但這種變化並不是莫測的,隻要我們有一雙銳利的雙眼,有一個睿智的大腦,那麼即使我們出身低微,也一樣能實現自己人生的輝煌,而幫助我們踏上這段輝煌曆程的前提條件,就是抓住身邊哪怕微不足道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