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非命——達觀的生存觀念 做一個“耕者”(1 / 2)

第六章 非命——達觀的生存觀念 做一個“耕者”

彼以為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故不敢怠倦。(《非命下》)

努力必能高貴,不努力就會低賤;努力必能榮耀,不努力就會屈辱,所以不敢倦怠。

墨家是一個注重實際行動的實踐家,在墨家的學說裏,對勞動十分推崇,認為勞動是實現天下治理的必要手段。如果不努力聽獄治政,那麼天下就會混亂而不安寧,而勤於政事就能獲得高貴和榮耀;如果農夫不之努力從事耕種,就會麵臨饑餓;如果婦人不努力紡紗織布,那麼就要忍受寒冷。正是所用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敢倦怠,天下才得以安寧。

墨子這種注重實際行動的思想在我們今天依然有教育意義,要知道,無論是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還是實現自己的理想,不付出艱辛的努力是不行的。墨子在自己的非命觀中就提出,努力工作是改變命運唯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因而,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行動是走向成功的必有之路。

每個人都想做一個成功的人,然而成功是需要條件的,首先,我們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這個目標應該具有發展前途,更是我們自身條件能夠做到的事情。其次還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從來沒有半途而廢的成功者。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一個“耕者”,付出自己切實的行動,隻有行動才能體現目標和精神的價值,空中樓閣隻能是幻想。

一個人隻有計劃和策略、隻有豪情壯誌是沒有用的,成功源於具體的行動,人若想得到成功和收獲就必須付諸行動,惟有行動才是實實在在的,才有收獲希望。農民隻有在播種之後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在秋天收獲碩果累累,事業上的成功也是同樣道理。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裏。兩山之間有一條溪,這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來溪邊挑水,時間長了,兩個人就熟識起來。

有時候天氣不好,他們下山挑水時往往要摔跟頭,兩個和尚在想對方抱怨挑水的辛苦之後,就決定要在山上挖一眼井,這樣就不會再忍受下山挑水的辛苦了。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們還是在同一時間下山到溪邊挑水,一開始,還相互說一下自己挖井的進度,沒過幾天,西山的和尚說,又要挖井又要挑水,太累了,我決定放棄挖井了,還是挑水吃吧。東山的和尚沒有說什麼。

一晃三年過去了,忽然有一天,東山的和尚沒有按時下山來挑水,西山的和尚也不以為意,然而接下來的幾天,東山的和尚一直都沒有來,於是西山的和尚想,是不是出什麼事情了,他是不是生病了啊,我還是過去看看吧。於是他便去東山看望這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