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才那個記載了“公議休不受魚”的故事。
春秋時,魯國相國公議休很喜歡吃魚,於是,很多人就送魚給他,但他一概謝絕。他的學生問他原因,他說,如果我收了魚,為報答他就必然要滿足他提出的喲阿求,甚至作出違法的事......最終會把自己的官職丟了,那就更吃不到魚了。因而我拒絕別人贈給我的魚。
由此可見,嚴格要求自己不但能夠提高個人的修養,還有利於治理國家。墨子也十分讚成克己,他認為,看到修行不高的人,應該給與勸導,而不是譏諷和嘲笑,在日常的生活中因該嚴格要求自己,給別人樹立榜樣。
很多墨家子弟都嚴格的遵守這一要求,在春秋戰國時期,墨者的修行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墨家嚴格要求自己的這種主張,即使在今天也有現實意義,一種道德要養成習慣,首先應該從小事做起,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如此,應該從細節上開始、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比如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果殼、說髒話等等之類,看起來無關大局,其實就是在這些小事上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因此我們應該從小事開始,嚴格要求自己。
修身還應該做到內省,這是對自我內心的反省。
墨家的這種內省法,與儒家的“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古人對自己的品德修養,十分強調“慎獨”。一個人在大眾麵前,可能會有意識的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體現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的時候是他獨處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內心的真實才會暴露無疑,因而,各家在都主張“內省”,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修身方法。
儒家也十分重視“自省”、“省察克治”之類的修行,孔子曾說:“吾未能見其內自訟者也”,意思是說很少有人在內心裏,依據道德的標準對自己進行審判,由此可見,內省對於君子的修身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我們很容易指出別人的缺點而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因此就應該做到“見不賢內自省”,通過別人言行上的失誤來審視自己的內心,並改正自己的缺陷。
古今中外,大凡那些取得成就的人,無不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也正是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了他們事業上的輝煌。彭德懷就是這樣一個代表。
彭德懷在生活上處處為戰士著想,同時又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不願意接受別人對他的特別照顧。他曾經提出了“一個月一省我身”的建議。他說:“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做了沒做,我不知道,但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共產黨人以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比古人高明得多,能不能一星期一省我身?一個月一省我身?我一個月總是要抽出半天一省我身,想一想自己對黨對人民對革命應盡的責任盡到沒有?有什麼缺點錯誤?怎麼克服?”
克己內省就是對我們心性修養的要求,就是要求我們敢於麵對自己內心自私、陰暗的角落,敢於改正自我修養上的缺陷,在嚴格要求自己的修養過程中,逐漸完美自己的道德修養。
克己內省是君子修身最難做到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因而應該首先培養自己的這種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