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修身更應該存善防惡,以此來完善個人的道德修養。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心存善良,簡單而樸素的一句話,在物欲橫流的世界裏,卻被人束之高閣,在善良蒙塵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心存而善又有多少人能堅持“為小善”呢?
我們的生活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社會是一個共同體,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為整個社會的發展肩負自己應該付出的責任。
行善事不是為了結果,當然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是理想的結局。一個人受朋友之托費盡辛苦幫查尋資料,可沒想到幾天後朋友突然說不需要了,而朋友甚至沒有對他表示謝意。這個人的善意之舉沒得到回報,但我們能說他不樂於助人嗎?雖然沒有得到結果,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行為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心存善良,可能我們依舊要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但我們的人生的風景因為善良的存在而亮麗。
在我們的社會倫理觀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循環思想還是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人們在這種社會意識的支配下,會趨善避害。
善良也因此成為人類道德中最耀眼的珍珠,善良的人甚至比偉大的人更值得人們尊崇。
然而生活中確實還存在著很多的陰暗,邪惡在某些人的心裏還頑固的占據著某個位置,那麼。我們如何做到存善去邪呢?
先說這樣一個生活中的事實,一塊田地,上麵長滿了雜草,應該怎樣清除這些雜草呢?拔掉還是燒光?要知道“野火燒不盡”的道理,也許這樣做能暫時把草除去,但來年仍然還會發芽。農民們給出了最好的方法:在田地上種糧食。是啊,土地上長滿糧食的話,雜草救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我們每個人的心,就是這樣一塊田地,如果我們不在上麵播種糧食,它就會被雜草所霸占,而善良就是種在我們心底的糧食,如果我們的心靈充滿了善良,那麼邪惡的雜草救沒有了生存之地。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消除自己思想上各式各樣的苦悶與煩惱,,這就像我們的心田裏長滿了雜草。於是我們應該用上麵農民的辦法來解決這種困擾,讓善良進駐自己的內心,這樣,我們心中悲觀、偏激、仇恨的雜草,就會為樂觀、善良、友愛的糧食所取代。要知道,僅僅把邪惡驅逐出自己的心靈是不夠的,還應該讓善良給自己的心靈建構一道堅實的防護,這樣邪惡才永不能入侵。
心存善良需要做到寬容,無論別人怎樣的蠻不講理、自以為是,都可以原諒他們;心存善良需要坦誠,即使別人誤解我們、指責我們、虛偽的對待我們,都能夠坦誠相待;心存善良需要度量,麵對別人的傷害、生活的不公平,都能夠付之一笑。
心理學上說,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會給人帶來愉悅感、輕鬆感;生理學上講,邪惡憤怒會使神經係統受傷,而愉悅、善良、友愛會增進細胞的活力。我們說,在道德價值上看,心存善良是修身的重要方向,讓我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我們的人性散發光輝。
善良是清除我們內心雜草的植物;是驅逐我們內心黑暗的光亮,當我們的內心充滿了善念,我們的人生也就一片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