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修身——自重的立身之道 誌功篇(2 / 3)

居富有愛心,能分財以濟貧。

墨家認為,能夠做到“以財分人”時君子賢士最大的“義”,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越高、物質財富越豐厚,就越需要提升自己的德業修養,才能時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儒家認為富者的社會地位越、擁有的物質財富越豐厚,就越應該加強自身禮儀方麵的修養,做到“富而好禮”。而墨家則認為,富者不僅僅應該擁有一顆仁愛之心,更應該把這種仁愛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能夠把做到“以財分人”,這才是富者修身最大的“義”,墨家還認為,社會財富是社會人所共有的,因而那些掌握財富較多的人應該將自己的財富分人濟貧,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平均主義”的思想,也有人認為墨家這種“分財濟貧”的主張有些任俠的意味,是想要劫富濟貧,其實墨家的本意是通過提高富者的道德修養水平,讓他們主動意識到這種“義”,“濟貧”是目標,但“劫富”並不是手段。

富者應該懂得"隻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的道理,掌握“取”和“予”之間的辯證關係,否則就會成為柳宗元《蹺譓傳》中那隻蟲子:見物即取,背之於身,因為隻知道索取而不知給予,最終累死在行程中。

我們從古今富人成敗的經曆中可以看到,如果貴富太盛就會因驕佚而生過,富人憑借自己擁有的財富而盛氣淩人,甚至恃"財"辱人,就會走向事情的極端。儒家就對財富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當社會上貧富差距過大,而且強淩弱、富辱貧,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而在這中情況下,富者的財富也是得不到保障的,因為社會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綜合體。

因此,富者應該義仁愛為本分。墨家講究“交相利”,正是富者在這種“濟貧”的行動中得到了財富以外的“利”。社會上不乏這樣的例子,富者用自己的財富做助人為樂的善事,而在財富解決不了問題的危機關頭,往往得到來自貧者的幫助,這就是作為的“善有善報”,也許貧者在物質上不能對富者的接濟作出回報,但肯定會在其他方麵給予回報,因為凡是那些真心助人者,最後都會幫到自己。

然而社會上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點,認為“為富不仁”,富者一般都沒有仁愛之心,甚至孟子也說"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從商人追逐利益的角度來說,也許“仁愛”會影響到自己物質利益上的得到,但聰明的富人,都明白“取”和“予”之間的關係,知道自己的財富是來源於國家、社會、他人,隻有對社會國家有所回報,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也有很多富者,把富人之仁看作是一種樂善好施,但如果僅僅是為了得到“富人有仁”的名聲,那這種行為就會變質為"憐憫和施舍",真正的“以財分人”不是為了名義而是為了“義”,這個“義”就是對社會的責任。

李嘉誠捐資2800萬在上海修建了一所養老院,落成當天,和他一起出席典禮的很多人,都以視察的姿態走進老人中間時,隻有他彎下身來,用傳統的作揖方式和老人們打招呼。在記者們強烈要求他講話時,他說,"建一座完善的長者護理院,決不是對老弱人士的憐憫和施舍。我們不能坐視一些老人在社會的急速變化裏,成為被遺棄的一群人。"

在商言利是商人們的本性,但我們不可否認李嘉誠的確是做了一件善事,而他的言語證明了自己的行為的動機:他不忍心看到老人們因為沒有生活能力而成為被遺棄的群體。也許李嘉誠的話也不可盡信,但最起碼他 “以財分人”的舉動是為富且仁。

當今開放競爭的市場經濟社會裏,尤其是富者,對社會和國家的依賴程度更高,那些依靠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服務關係而擁有財富的富人更應該感恩社會。並把這種感恩化做接濟貧者的仁愛行動,為社會負擔一分富者的責任。

早在兩千年前,墨家就提出了“不貪即廉,能分則義”的思想,隻有做到了居貧有節操,不貪取他人之物;居富有愛心,能分財以濟貧,賢士君子的修養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個人的道德才真正的高尚。

力行務實

善無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辯於身者不立;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尋焉,忘名忽焉,可以為士於天下者,未嚐有也。(《修身》)

善不從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審辨就不能樹立,名望不會由苟簡而成,聲譽不會因詐偽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圖利為重,忽視立名,(這樣)而可以成為天下賢士的人,還不曾有過。

在先秦諸子中,墨子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家,更是一個實幹家,很多人對墨家的學說持批判的態度,但對於墨子“摩頂放踵,以利天下”一生為扶危濟困的正義事業奔忙走的實幹精神,都一致的認同讚揚,班固《答賓戲》中說:“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說墨子像孔子一樣為天下事而終日奔勞,連將席子坐暖和將爐灶的煙囪染黑的功夫都沒有。班固生活的時代已經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他還給與墨子如此高的評價。世人對墨子實幹精神的讚賞由此可見一斑。

墨家認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君子首先是一個力行之士,修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助於行動,努力為天下辦實事是才墨者的本色。莊子曾對墨者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形勞天下、以自苦為極,把力行務實看作是墨者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