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福禍之間 第二節曆六帝、四臨朝的褚蒜子(1 / 3)

第三章福禍之間 第二節曆六帝、四臨朝的褚蒜子

曆史反光鏡

西晉滅亡後,皇族司馬睿在王導等人的鼎助下重新開國,是為東晉元帝。但是,新的東晉王朝已經成為“大家”的朝堂。皇帝像個擺設,朝政一直由琅玡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等世家豪族所壟斷。

禇蒜子是東晉康帝司馬嶽的皇後。又經穆帝、哀帝、廢帝(海西公)、簡文帝、孝武帝六朝,曆四十餘年,四次臨朝稱製。雖處高位,卻身不由己,在動蕩的曆史麵前隻能一次又一次黯然退場。

褚蒜子,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父親叫褚裒,他少年時代便有“簡貴之風”,及其為官一方,更是清勤儉約。當時,士大夫崇尚清議、玄談。褚裒卻少言寡語,不隨波逐流,並以此名盛當時。出於譙國桓氏的桓彝,譽其“皮裏陽秋”(指藏在心裏不說出來的評論。陽秋,即春秋,晉簡文帝母鄭後名阿春,避諱而改)。出於陳郡謝氏的謝安對他也十分推崇,常說:“褚裒口雖不言,但四時之氣俱備。”褚蒜子的母親謝氏也出身士族豪門。褚蒜子自幼聰慧,頗有“器識”。

東晉成帝司馬衍之弟、時為琅玡王的司馬嶽長大成人後,準備選妃。在眾多的候選人中,褚蒜子以名家之女中選。沒過幾年,年僅22歲的成帝在鹹康八年(342年)六月一命嗚呼。瘐氏家族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主張立司馬嶽。在這樣的機緣下,司馬嶽即位稱帝,是為東晉康帝,褚蒜子也夫榮妻貴成了晉朝的皇後。

不幸的是,晉康帝隻做了兩年皇帝就死了,年僅23歲,剛剛二十出頭的褚蒜子成了寡婦,心中悲苦無限。為了排遣深宮寂寞,褚蒜子在宮中修建了一座佛屋,常伴青燈古佛來衝淡心中無盡的哀怨。

不久,褚蒜子年僅2歲的兒子司馬聃即位,是為晉穆帝,改元永和。褚蒜子被尊為皇太後。早在丈夫康帝司馬嶽在世的時候,褚蒜子就已經屢次參與朝政的決斷,她的見識判斷令朝臣都很佩服。因此,當她成為皇太後以後,以司徒蔡謨為首的群臣聯名上奏,請求她臨朝聽政,代替小皇帝掌管國家。

永和元年(345年)正月初四,皇太後褚蒜子抱著小皇帝登臨太極殿前殿,大會群臣。大殿之上,為臨朝的皇太後褚蒜子專設了白紗帷帳。她的臨朝稱製,實際上是使用了垂簾聽政的模式。

皇太後褚蒜子臨朝之初,有官員提出,既然皇太後陛下生母謝夫人已為封君,褚裒早死的荀、卞二夫人也應追封。按禮製,這二人也是皇太後的母輩。但是,褚蒜子沒有答應。此時,又有人建議,已在去年堅決辭去中書令之職的皇太後之父褚裒,應讓他參綜朝政,出任錄尚書事。褚裒仍是堅辭不拜,固請就藩,於是仍令其出鎮京口(今江蘇鎮江)。不久,太常卿殷融又提出,對於褚裒,應有特殊禮遇,在宮廷中他自當盡臣子之敬,若皇太後歸寧省親,當如家人之禮。褚太後對此仍很慎重,下詔讓廷臣詳議。征西將軍庾翼等人都認為“父尊盡於一家,君敬重於天下,無有不可”,這樣,褚太後方才下詔:“褚裒見太後,在公共場合當如臣禮,在私家則如嚴父。”從此,朝野上下,都對褚裒敬重三分。但褚裒自識皇親國戚身份,處處謙讓恭順,並不願插手朝政。因此,在褚太後臨朝時期,並沒有發生曆史上常出現的外戚專權現象。

從永和元年起,褚太後開始了她長達十二年的臨朝生涯。雖然臨朝稱製,但其行動常常要受到門閥政治的控製。然而,這還隻是她一生中四度臨朝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