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啟示錄
一定要做老實人嗎?
慈安的死因到底為何,現在依然沒有定論。但慈安的一生,“老實”卻是公認的。這種性格,讓她在精明的慈禧麵前一次次敗下陣來。如果她性情再剛硬一點,也許清朝末年會出現另外一種景象。
做人不能太老實。
1.老實人不善交際
老實人心眼兒好,容易讓人信任,但很多時候他們處事不夠靈活,遇事不太會變通,不善於人際交往。
這一點對於自己也非常不利。朋友多了路好走,圈子太窄,生活也寬不到哪裏去。
2.老實人缺乏主見
老實人在遇到與別人有分歧的事情時,一般不會堅持自己的主見,也不善於和別人溝通分析。特別是遇到大的與別人有分岐的事時,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也就不能好好解決問題。
3.老實人容易招人“欺負”
他們給人一種特別好說話、不愛計較的印象,就算受了欺負也不會大吵大鬧,甚至不會爭取自己的利益,欺負了也沒什麼後果。
趙剛是個著名的“萬年老二”。17歲就進了這家輪胎廠,從基本的工序幹起,一直到精通所有的生產流程。一晃20年過去了,他待在車間副主任的位子上已經整整8年了,卻一直不能“扶正”,雖然心裏委屈的不得了,但有什麼辦法呢?他比誰都清楚,自己的“老實”有多麼根深蒂固。現在不是有句話——騙子越來越多,傻子怎麼就不夠用了呢?
所謂的“傻子”,就包括趙剛這樣的老實人。凡事不會主動爭取,不願意跟別人衝突,寧願自己多受點委屈也不想得罪人,隻會一心一意做事、不懂“圓滑”做人。趙剛聽說,那個比自己資格淺很多的主任,就是因為會做人,才跳過他混成了主任。
領導雖然每次開會都會表揚趙剛,也零零星星地給他漲過工資,但比起有實權的“主任”來說,那些不過是小甜頭罷了。廠裏的老員工都知道趙剛這位著名的“萬年老二”,時不時還拿這個跟他打趣。開始時趙剛還沒什麼,但被說多了也不是滋味。前途光明、出路沒有,難道真淪落成了玻璃上的蒼蠅?
多年前,“老實”還是個褒義詞。說一個人老實可靠,是真誠的讚美,別人也會對他產生好感。可現在,老實人在社會上很不受歡迎。與世無爭沒什麼不對,但起碼要有自保能力。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老實人”很難變成“機靈人”。在心理學上有這麼個例子:
一個老實人想要變強,就去看心理醫生。醫生給他開了個處方,要他在家裏試驗。就是先在老婆、孩子麵前“硬氣”進來,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就能漸漸地強勢起來。他回家試過了,但沒用,還被老婆狠狠地教訓了一通。
後來他想明白了,既然性格無法改變,為什麼不能讓它變成“優點”呢?找到需要這種優點的地方,不就正好合拍了嗎?於是,他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最終成功了。
如果你性格老實,就不適合去做管理型的工作。那麼,你何必非得跟這些職位“扛上”呢?做技術型的高級專業人才不也挺好嗎?上例中的趙剛,其實完全可以放棄爭取“扶正”的想法,轉而往“高工”方麵發展,這才是他的強項。而且,“老實”並不影響他的手藝。所以說,老實人應該針對自己的性格弱點,有技巧地提升並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