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工作可以忘掉一切煩惱
一心想到自己,是不能增加做事的效率或減少自我感覺的;一心想到工作卻能做到。
很多人最大的毛病便是:常常以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然而實際並非如此。當我們戴一頂新帽子或穿一件新衣,總以為引人注目了。其實這完全是自己的臆想。別人或許也正和我們一樣以為自己正受到他人的注目呢!如果真正有人注意我們,那大概是因為我們的自我感覺是我們表現出一種可笑的態度,而不是由於衣服。
同樣的原因也可以應用在許多別的情形上。如果某人十分專心於他的工作,你絕不能使他感覺不安,因為他甚至不覺得有人在身旁;假如有人看你工作,你便覺得不安。解救的方法是專心去做得更好些,而不要勉強克製自己的不安。如果你曉得自己做得很好,人家看你時便不會感覺不安的。這種不安是因為你怕工作做得不好,怕弄出錯處,怕別人看出你秘密的思想,於是引起你臉紅手顫,聲音顫栗,這些行為都是你怕顯露出來的。但是正因為你害怕才越發顯露出來。
有一次,一群中學生想戲弄一個女孩子,他們曉得她的自我感覺最敏銳。她在一個禮堂裏彈琴,於是他們故意坐在使她可以看見他們的一邊,從正麵注視著她。他們並不扮怪相、不笑、也不說話,隻專心地注視她而已。這個女孩子因為自我的感覺極其敏銳,一會兒工夫便感受到他們注視著自己,便開始臉紅,心神不安,最後隻好中途停止彈琴,退出了禮堂。這些學生深知她注意自己比注意音樂還厲害,這便是他們曉得用注視的方法可以擾亂她的緣故。
一心想到自己,是不能增加做事的效率或減少自我感覺的;一心想到工作卻能做到。
從競爭中吸取經驗
有的人不敢競爭,懼怕失敗。須知,沒有競爭,就沒有成功的希望。競爭是吸取知識、吸取經驗的有效途徑。
達爾文的進化論,得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重要結論。人類社會要生存和發展就要優於自己的競爭對手,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反過來,某人在一定階段優先於自己進步,或先於自己被提拔,也是這個人在他的某些方麵必然優勝於自己,這是事實。
所以敢於競爭,善於競爭,才能使自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在事業發展上卓爾不群。
美國第35屆總統肯尼迪的家族有句口號:“不能甘居第二。”以這種必勝的競技心理狀態,肯尼迪投入了與尼克鬆競選的行列。當時,尼克鬆的聲譽和影響及其競爭選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名人雲集的首都華盛頓,相對而言,在各州的影響就小一些,並且對各州的選票抓得也不如華盛頓緊。於是肯尼迪投入精力從薄弱環節開始突破,把重點放到各州。1960年一年內,他乘飛機飛行65萬英裏,訪問了24個州,發表演說350次,從而贏得了廣泛的聲譽,獲得了大量州民選票,一舉擊敗了實力強大的尼克鬆,成為美國第35任總統。
有的人不敢競爭,懼怕失敗。須知,沒有競爭,就沒有成功的希望。
追求成功的過程,是個不斷吸取、不斷進步、不斷競爭的過程。競爭是手段,而從競爭中吸取經驗則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就像一個運動員,先是要學習別人的經驗,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水平,最後才可能和其他選手同台競技,一爭高下一樣。
對於知識、經驗、規律的不斷吸取和把握,體現了我們自身素質的好壞。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忽略吸取經驗與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有一條我們最容易輕視的規律:從競爭中去吸取經驗。競爭是智慧、體力、臨場發揮的綜合素質較量。每個人在競爭中都會盡全力爭取勝利,使出渾身本領抓住所有有利於自己的機會。因此,在競爭中最容易學習到別人的長處,吸取到別人最好的經驗。很多人以為學習知識隻是一個人的事,隻要努力就足夠了。殊不知,更重要的是開拓視野,在同別人的競爭中來充實自己。
有些人懂得這個道理,但是他們不喜歡同別人競爭,隻想在安定的環境中過日子。可看到別人超越他們,取得一個個輝煌的成就時,他們又於心不甘。如意大利人不喜歡被人視為競爭心很強,而且他們以拚命追求成功為恥。教育者盡量不讓學生之間有比較或形成對照的情形,他們以評價的方式來取代分數。因為他們認為競爭是可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