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篇——走進哲學 哲學是人類偷食禁果的原罪(1 / 1)

引 言 篇——走進哲學 哲學是人類偷食禁果的原罪

哲學的含義是“愛智慧”。按照《聖經》中的說法,這種對智慧的愛是人類的宿命和原罪。

據說,上帝在創造世界之後感到有些孤單,便用泥土照著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亞當,後來又用亞當的一條肋骨創造了夏娃。上帝在東方辟了一個叫做伊甸園的園子給亞當和夏娃居住,那裏簡直就是天堂。在伊甸園裏有許多樹,其中有兩棵樹最特別,一棵是生命之樹,一棵是智慧之樹。據說吃了生命之樹的果子可以長生不老,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子便有了智慧。上帝告誡亞當和夏娃,伊甸園中唯有智慧之樹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就會死。但是後來亞當和夏娃禁不住蛇的誘惑,終於偷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子,於是悲劇發生了:他們因此被趕出了伊甸園,而且子孫萬代都不得不為這個“原罪”付出代價。

就這樣,沒有吃到生命之樹上的果子,人就不能長生不老了;而吃了智慧之樹上的禁果,則讓人意識到了自己不能長生不老。於是,人就開始了痛苦的思考,哲學就這樣產生了。

哲學源於人的生存狀態

伊甸園的神話,暗示了人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一方麵,人偷吃了智慧之果,有了和上帝一樣的智慧。可是,人沒有吃生命之樹上的果子,被轟出了伊甸園,也有了一個早晚會死去的肉身。人有肉體並不可怕,大不了可以像動物那樣無憂無慮地活著。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皮浪,他就主張人像豬一樣活著。據說有一次,他同他的同伴們一起乘船出海,遇到了風暴。同伴們都驚慌失措,他卻若無其事,指著船上一頭正在吃食的小豬說,聰明的人應該像豬一樣不動心。

可是,人變不成豬。因為除了沉重的肉身,人還有一個高貴的靈魂。靈魂不甘心成為肉體的奴隸,總想擺脫掙脫肉體的束縛,重新回到天堂。動物之所以不痛苦,並不是因為動物不會死,而是因為動物意識不到自己會死。而人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人必然會死去,而且還和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做著悲壯的抗爭。

如果人是動物,就不會提出哲學問題;如果人是天使,則不需要提出哲學問題。麻煩的地方正在於,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才會提出那些自己無法回答的哲學問題。他屬於自然,但還想超越自然;他本來有限,卻總想達到永恒。還是尼采說得好:“人便是一根繩索,聯接在禽獸和超人之間——架空於深淵之上。”

哲學是唯一自由的學問

伊甸園的神話是故事和傳說,僅僅具有象征意義。而最先對哲學的起源進行理性探討的是亞裏士多德。他說,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活一世,無時無刻不在求知,以滿足於自己的好奇心。他說,哲學家是對周圍的世界感到詫異才開始思辨生活的:“不論現在還是過去,人們隻是由於詫異才開始研究哲學,他們起初對眼前的一些問題感到困惑,然後一點點地推進,提出較大的問題。”

哲學家們,就是生活在這些問題中。他們思考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滿足個人的好奇心以外,除了獲得思辨的樂趣以外,沒有其他目的。因此可以說,哲學是一門為知而知,為思辨而思辨的學問,它不服從於任何物質利益和外部目標,因而是唯一自由的學問。

一門學問,隻有完全屬於心靈,才會是真正自由的學問。不受製於任何外在的束縛和目的,任想象馳騁,任心靈遨遊,除了哲學,還會有什麼呢?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時代的艱苦使人對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的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現實上很高的利益和為了這些利益而作的鬥爭,曾經大大地占據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較高的內心活動和較純潔的精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