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篇 六祖禪師慧能(2 / 2)

佛經上雖然有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等淨土,勸人念佛往生彼國,但稍微了解佛法真諦的人都知道,這是諸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的一種權宜方便,佛教最後的目的是要“化人間為莊嚴淨土,變地獄為極樂世界”。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並不是要人逃避這個世界而躲到西方淨土去享福。

禪宗七祖——菏澤神會

菏澤神會(668年—760年),唐代著名禪僧,菏澤宗之祖,襄陽(湖北襄陽)人,俗姓高。幼學五經、老莊、諸史,後投國昌寺顥元出家。諷誦群經,易如反掌。年十三,參謁六祖慧能。慧能示寂後,參訪四方,跋涉千裏。開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陽龍興寺,大揚禪法,人稱南陽和尚。

六祖入滅後二十年間,曹溪之頓旨沉廢,兩京之間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續樹法幢。神會初至洛陽,欲振六祖之風,乃於開元二十年(732)設無遮大會於河南滑台大雲寺,與山東崇遠論戰。指斥神秀一門“師承是傍,法門是漸”,欲確立南宗慧能係之正統傳承與宗旨。並於天寶四年(745)著《顯宗記》,定南北頓漸兩門,即以南能為頓宗,北秀為漸教,“南頓北漸”之名由是而起,竭力攻擊神秀之漸門,於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

天寶十二年,神會大師因禦史盧奕誣奏,奉敕黜離洛陽荷澤寺,遷住弋陽(江西)、武當(湖北)等地。次年轉住襄陽,再轉住荊州開元寺般若院。安史之亂起,兩京板蕩,時大府各置戒壇度僧,聚香水錢,以充軍需。請師主壇度之事,所獲財帛悉充軍需。亂平後,肅宗詔入宮內供養,並建造禪宇於荷澤寺中,詔請住之,故世稱荷澤大師。師在荷澤寺仍闡揚六祖之宗風。上元元年入寂,世壽九十三,敕諡“真宗大師”。貞元十二年(796),皇太子集諸禪師,楷定禪門之宗旨,遂以師為禪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龍寺。其法流稱荷澤宗,門下英才甚多,有無名、法如等。

滑台無遮大會

滑台無遮大會,是禪宗發展曆史上影響深遠的一次大會。所謂“無遮大會”,是道俗都可以參加的公開法會,主要目的是布施。當北宗祖師神秀於唐中宗景龍二年在洛陽去世後,歸葬荊州當陽玉泉寺。中宗皇帝命考攻員外郎武平一宣旨,命神秀弟子普寂(651—739)“統領徒眾,宣揚釋教”,正式確認普寂繼承神秀國師的地位。神秀其他的弟子如義福,降魔藏等一並受到朝廷尊禮。之後普寂在嵩山立碑,以七祖自居,尊神秀為六祖。

鑒於此,神會大師為宣傳南宗頓教禪法,於開元十八年起每年到洛陽西北的滑州州治滑台(白馬)大雲寺舉行無遮大會。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的那次無遮大會是影響最大的一次。神會就禪門傳法正宗問題與崇遠法師展開激烈的辯論,藉此向神秀弟子普寂的北宗禪公開挑戰。此次辯論在禪宗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神會拋出兩個尖銳的問題直接挑戰北宗禪的優勢地位:1.北宗神秀、普寂師徒沒有傳法袈裟,不是禪門正宗——“師承是傍”。2.北宗禪主張漸悟,南宗禪主張頓悟,頓門優於漸門——“法門是漸”。並鄭重地宣告此次無遮大會的目的是:“今日說者,為天下學道者辨其是非,為天下學道者定其宗旨。”神秀因為沒有傳法袈裟,故不是正宗;而傳法袈裟是由五祖弘忍傳給慧能的,故慧能才是禪門正宗,而且從達摩以來六代祖師,一代隻傳一人。

自從這次遮蔽大會以後,南北二宗開始分道揚鑣,“南頓北漸”之名由是而起,而且,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