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人為本,洞悉人性——李嘉誠人本管理 2.對待員工義字當先(2 / 2)

眾所周知,此時的塑料花早已是明日黃花,根本無利可圖。何況長江產業當時的盈利已非常可觀,就算塑料花有些許微薄小利,對長江實業來說,也是九牛一毛,增之不多,減之不少,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讓林燕妮更驚訝的是她發現李嘉誠之所以仍在維持小批的塑料花生產,“不外是顧念著老員工,給他們一點生計。”即便到了後來,長江大廈租出去後,塑料花廠停工了,不過,在李嘉誠的安排下,老員工亦獲得在大廈裏做些管理工作的機會。

一次,有人問李嘉誠為什麼還背著老員工這個包袱。李嘉誠真誠地說:“一家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輩,我們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那人讚歎道:“李先生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在當今香港,不少老板待員工老了,便一腳踢開,你卻不同。這批員工,過去靠你的廠生活。現在廠沒有了,你仍把他們包下來。”

李嘉誠急忙解釋道:“千萬不能這麼說,老板養活員工,是舊式老板的觀點。現代企業的觀念應該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商人做生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賺錢。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廠沒有效益,關閉是無可厚非的。都說商場如戰場,商場最無情,但李嘉誠卻能化無情為有情,上演了一幕幕動人的人情戲。

確實,如果沒有廣大員工的賣力苦幹,無論多麼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難鳴,成不了氣候。相反,企業富有凝聚力,員工精誠團結,願意為老板奮鬥出力,這個企業就必定大有可為。

也許有人會用“冠冕堂皇”一詞形容李嘉誠這番話,並認為他這麼說不過是在收買人心。其實,我們可以不必管他怎麼說,隻看他怎麼做。他為老員工安排出路,總是實實在在的事。不管他這麼做是真心實意,還是收買人心,都對他的事業有實際的好處,使別人能夠真心實意地跟著他幹。

一般的老板,隻想利用員工,並不願為員工的利益著想,一有不利,就把員工當包袱甩。這樣,員工就不敢將日後的前途托付給老板,挖空心思也得先為自己謀出路,有力也不願使出來。這樣對誰有利呢?不過是一損俱損罷了。

李嘉誠“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的觀念符合現代人的管理思想,給了我們許多啟迪,值得我們深思。他繼承了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那就是知恩圖報。凡是對他的企業做出過貢獻的人,他都不會忘記。這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也是能夠長遠發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