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奮六世之餘烈 三、確定戰略性合作夥伴(1 / 3)

第二章 奮六世之餘烈 三、確定戰略性合作夥伴

【史海回眸】

秦王政確定了攻趙滅韓、聯魏,結交燕、楚、中立齊國的戰略目標後,便派蒙武以秦國富商的身份前往齊國首都臨淄,開展中立齊國的活動。

到了臨淄,蒙武便向秦國派駐在齊國的內線了解齊相後勝的一些情況。

內線告訴他,後勝這個人膽小貪財,這在齊國是出了名的。齊國的老百姓都看不起他,朝中也有很多大臣反對他,嘲笑他當政所采取的政策是“烏龜政策”,遇事失一縮,就什麼都不管。對他這樣的人,既可以釆用利誘的手段,也可以采取威脅的手段。

蒙武從內線那裏進一步了解到,現在的齊國由於30多年沒有戰爭,物阜民豐,國庫充實,國庫裏的糧食吃不完,很多都腐爛了,錢庫裏的銅錢用不完,穿錢的繩索都腐爛斷了。民間的市井小販都穿上了珠鞋絲襪,有錢人更是夜夜笙歌,極盡奢華之能事。現在的齊國人享樂慣了,所以人人厭戰懼戰,聽到說國事、談戰爭就搖頭避席。年輕人好逸惡勞,很多苦髒累險的活都沒有人幹,幸好有魏國和趙國那些因戰爭逃到齊國的難民來幹,整個齊國的軍備相當鬆弛,自後勝擔任丞相以來,每年春秋兩季的軍事訓練都敷衍了事,戰備設施落後,很多武器裝備還是三十多年前的。

一段時間後,在內線的安排下,蒙武帶著貴重的禮物前去拜見齊相後勝。後勝在丞相府秘密接見了蒙武。

蒙武說明來意,後勝說:“秦王的好意老夫心領了,您的重禮老夫也不敢收,全都拿回去吧。”

蒙武見後勝開口就拒絕,便強笑著說:“相國真是太客氣,談事不成,主客的禮儀還在啊,這些薄禮隻是聊表敬意而已。”

“黃金千斤,無價白璧十雙,再加上那麼多竒珍異寶,可以說是價值連城,還能算是薄禮嗎?老夫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後勝的臉上浮現出微笑。

“既然如此,相國能否說出個中原因,也好讓在下回去向秦王交待。”蒙武的口氣仿佛有些絕望。

“蒙先生可以轉告秦王,齊國主戰派勢力轉強,老夫一人無力回天。”後勝依然保持著微笑。

“這麼說來,相國是主張和秦國修好的?”蒙武看到了一線希望。

“天下人都知道,先太後在世時,齊國與秦國的交往非常謹懼,與諸侯的來往也非常講信用,所以,齊國雖然與貴國交好,卻不受諸侯的怨恨,齊國政策的著眼點是極力與民休養生息,輕稅薄陚,藏富於民,所以齊國才能有今日的小康局麵。現在,先太後已經去世,齊國如果繼續遺世獨立,但求自保,在貴國各個擊破的戰略進攻麵前,遲早是要滅亡的。”後勝歎了口氣說。

蒙武說:“這隻是趙、魏等國歪曲我國的宣傳而巳。事實上我國也一直想像貴國那樣與民休養生息,藏富於民,之所以出兵於趙,實在是迫不得已。譬如,先前趙國挑撥我們大王與長安君成蟜兄弟相殘,現在又一再煽動上黨地區的民眾造反叛秦。趙國三番五次地向我國挑釁,我國不得不出兵對付。”

“既然如此,那麼貴國一再攻打韓、魏,又是出於什麼動機呢?”後勝出語犀利,但臉上始終不失笑容。

蒙武回答說:“既然要討伐趙國,就要借道韓國,並且要防止魏國從側翼襲擊我們,因此,兩國象征性出兵,也是不得已之舉。”

“如此說來,貴國的不得已太多了!”後勝笑著說。

“相國明鑒,在下並非舌辯之士,我國的軍事行動的確是不得已之舉,老百姓都想過安定的生活,誰也不想大動幹戈,戰爭畢竟是要死人的,我國的老百姓和貴國的百姓一樣,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

兩個人相視而笑,氣氛比先前緩和了許多。

趁著氣氛緩和之機,蒙武對後勝說:“相國知道,我國並沒有征服天下的野心,而且也沒有這個實力,尤其是齊、楚兩國都是強國,國力遠在我國之上,最多是三分天下而已。事實上,我國對貴國一向都是很尊重的,所以昔日齊滅宋,秦國並沒有幹預,希望相國也不要插手秦、趙之間的恩恩怨怨。這樣,齊、秦兩國共存共榮,臨淄將來會比今天更加繁榮,相國自然也就成了為民興利的太平宰相。這可是件兩全其美的事呀。”

後勝當然聽得出蒙武的話綿裏藏針,搖頭苦笑著說:“先生不要著急,我也想為齊國的老百姓謀太平,但我的確有些無能為力。據說,朝中的主戰派人士預定要在這幾天彈劾本相,民間也有不少老百姓在街頭請願配合。這些事已經夠讓我煩心的了。”

“齊、秦兩國一向和睦相處,世代交好,兩國君主也交情匪淺,要是有人膽敢在朝中搗鬼,相信齊王一定會支持相國的,因為隻要相國在位,齊國就能天下太平。”

“先生不妨安心在臨淄城逗留一段日子,到處走走、看看,等這幾天的風潮過了再說吧,我本人一向崇尚和平的。”

“那就有勞相國了”,蒙武頓了一頓說,“不過,對於老百姓,有時候也不能過於遷就他們”。

“嗬嗬,謹奉先生之教!”

蒙武起身告辭。

一個月後,齊王在偏殿秘密召見了蒙武。齊王主動向他表示了歉意,說因為國內多事,相國日理萬機,雖然早知道他來了,但不便召見,如今政策已定,齊國將繼續堅持對秦友好的政策,不過,齊國得先聽聽秦國能夠給齊國提供哪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