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奮六世之餘烈 五、到底層感受民眾心聲(2 / 3)

老人的目光有些驚疑:“難道你不是秦國人?”

秦王政意識到自己的話還略帶有邯鄲口音,解釋說:“我是鹹陽人,從小在趙國長大。”

“難怪你不知道呀,秦國連年與各國打仗,每年都要死不少人,尤其是20多年前與趙國在長平會戰,秦國15歲以上的青壯年差不多死傷了一半。要是按照每家死者的忌日祭奠,村子裏幾百戶人家,死者上千,那天天都會有哭聲。於是大家便公議出一個辦法,規定在每年的今天一起祭奠,免得天天有人哭。”

秦王政心頭一震,一個村莊就戰死那麼多人,整個秦國每年戰死的會有多少?

蒙武問:“這些人都是自長平之戰以來所戰死的嗎?”

“當然,要是自孝公建國擴疆算起,死的人恐怕數也數不清。”老人說,“我也參加過長平大戰,那次戰爭異常慘烈,本來按規定,父子同在軍中者,父親可解甲歸田,但當時我正擔任裏正(村長),征召的人數湊不足,我隻好與大兒子一起參加了長平之戰,算是湊數。”

“老人家,您有幾個兒子?”秦王政問道。

“有三個,但他們全都戰死了。長子在武安君麾下,戰死於長平大戰,次子陣亡於攻韓之戰,最小的死在秦王政十一年的攻鄴戰場上。”

屋裏傳出一陣哭聲。

“老人家,您的兩個孫子都快長大了,您會安享晩福的。”秦王政安慰他說。

“孫子?晚福?”老人欲哭無淚,幹笑著說,“早些年,莊裏的人哪個不說我有福氣,妻子賢惠,兒子一個比一個俊俏能幹,最要緊的是個個孝順。現在怎麼樣?我真希望他們不要長大,就這樣待在身邊,至少還可以幫家裏放牛砍柴,挑水打雜,一長大送上戰場,就什麼都沒有了。”

“老人家,今日多有打擾,該告辭了。改日再登門致謝。”秦王政起身告辭。

“不要客氣,招待不周。下次經過的時候再進來坐坐。”老人又恢複了先前的謙和冷靜。

蒙武取出一錠金子放在桌上說:“老人家,告辭了。這點小意思給孩子買點東西吃。”

“說好不要給錢的。”老人以為是銅錢,便拿起來要塞還給蒙武,突然發現是金子,不由得變了臉色。他問秦王政:“你們到底是什麼人?怎麼這麼有錢?不像小貨郎!”

“我們是鹹陽本地人。”蒙武笑著說.

“咦,我看這位很麵熟。您和他真的很像!”

“老人家,你說我像誰?是像您的兒子嗎?”秦王政有點緊張。

“不,你有點像我們的大王。但是,大王怎麼可能到我們這裏來呢?”老人邊說邊搔頭。

“是啊,大王怎麼會來這裏呢?”蒙武笑著說。

“您說我像嬴政?”秦王政笑著問。

“你這人真不懂事!怎麼能直呼大王的名字?”老人有點慍怒,但很快又平靜下來,自言自語說:“我在為戰死的兒子領受那塊匾額時,遠遠地看見過大王……”

秦王政忍不住問道:“那你不恨大王嗎?你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死在他當政的時期。”

“你這個年輕人不懂事!我怎麼會恨他?秦國不打別人,別人也會打到秦國來,與其別人打我們,不如我們打別人。至於各家的境遇,生死有命,隻有看各家的命運了!”老人搖頭責怪說。

“老人家,我向你賠不是。”秦王政說。

“咳,不說這不過我看你們不是常人,不然哪來這麼多金子?”老人又突然問起了金子的事情。

“我家比較富裕,這點金子老人家拿去,也許可以為這個村子做點善事。”

老人想想說:“也好,老朽就收下了。”

秦王政和蒙武快步出門上馬,像做賊似的迅速離開了村莊。

在回官的路上,秦王政說:“我們必須加快戰爭進程,消滅東方六國。隻有天下一統,才能平息幹戈,老百姓才能早一天免遭戰亂之苦。”

【經營哲學大講壇】

秦王政與蒙武微服私訪,深入民間,第一次看到了老百姓的淳樸,看到了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讓他感到震憾的是老瓦姓對戰爭的理解,盡管他們的兒子或丈夫死於秦國的對外征戰,但隻要天下不統一,就不會平息兵戈,即使秦國不去打別國,別國也會打上門來,有這樣深明大義的老百姓,秦國何愁不能統一天下。這次微服私訪使他清楚地意識到,老瓦姓為統一戰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戰爭不能曠日持久地進行下去,他決定加快戰乎進程,以大規模的兼並戰爭去終止永無休止的請侯爭霸,讓天下一統,四海晏然。

秦始皇的微服私訪,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下基層考察,傾聽群眾的聲音,隻有深入基層,才能了解民眾的真實想法,為製定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在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也應該經常深入基層,了解基層職工的想法,頓聽他們的心聲,繼而有的放矢,製定出有利於提高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措施,推動企業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