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奮六世之餘烈 六、抓住核心問題做文章
【史海回眸】
秦王政親自上前線勞軍,鼓舞士氣,秦軍一鼓作氣,擊敗了趙軍。見前線失敗,趙王又啟用李牧,讓他領軍救援。不久,趙將李牧率軍繞過秦軍駐地番吾,與秦軍在番吾以西20裏的地方展開激戰,以不足5萬的兵力擊潰了楊端和所率領的10萬秦軍。楊端和不得已,隻好率軍退至魏國的鄴城。
趙王聞訊大喜,封李牧為大將軍,以司馬尚為副將,沿太原汾水以北地區、閼與、番吾布防,抵禦秦軍。
對於這次戰敗,秦王政沒有責備前方將士,認力“勝敗乃兵家常事”。不過,他強烈地意識到隻要李牧在一天,秦國要想消滅趙國,幾乎是不可能的;相反,隻要李牧一死,攻取趙國就猶如囊中取物。
秦王政找李斯商議,說李牧連續兩次以少勝多,而且勝的都是剛獲全勝、人數遠比他多的秦軍精銳,不但成為了趙國抗秦的長城,而且使秦軍將士聞風喪膽,嚴重影響了秦軍士氣。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除掉他。
於是,除掉李牧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又落到了蒙武身上。
蒙武派人前往趙國找到趙王的寵臣郭開,讓他設計讓趙王殺掉李牧。
郭開說:“這件事急不得,隻能慢慢來,現在趙國人奉李牧為神明,趙王視他如擎天大柱,短期內動不了他。而且這個人非常清廉,身無餘錢,家無私產,連70多歲的老母都由經商的長兄奉養,他的妻子早亡,沒有留下兒女,也未再娶。像這種人,很難抓住他的把柄,得慢慢找機會!”
郭開繼續說:“要想除掉他,除非給他加上謀反的罪名,但他最近立了戰功,現在說他造反,趙王肯定不相信。不過,俗話說功高震主,時間一長,趙王也會對他存戒心,到那時,再乘機說他圖謀不軌,試圖造反,趙王自然會相信。隻是要辦成這件事,至少得花三年時間。”郭開不慌不忙,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
秦王政聽說除掉李牧要花三年時間,非常不耐煩,於是命楊端和與王翦兩麵發動攻擊,但均被李牧巧妙擊退。
秦軍想找趙軍主力決戰,卻總是難以找到,一個不留神,李牧的部隊卻又突然集中,殲滅秦軍的小股部隊。對於李牧這種飄忽不定、防不勝防的戰術,連最擅長敵後突襲的李信也感到頭痛。
李信現在已是王翦麾下的騎兵都尉,率領著三萬輕重騎兵,是秦國新生代將領中的佼佼者。不過,在李牧神出鬼沒的戰術麵前,他也一籌莫展。
更可怕的是,李牧將邊境上的民眾都組織起來,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座烽火台,事先規定好信號,對秦軍每次入侵的兵種和兵力,李牧都能通過烽火的種類和數目作出準確判斷。隻要秦軍一有行動,李牧很快就能掌握其行蹤、行動規棋。
在連遭挫折後,秦王政不得不耐住性子,一麵等待郭開用計離間趙王和李牧的關係,一麵集中兵力解決韓國問題。
秦王政十六年九月,秦國大軍攻占韓國的南陽,南陽是個大郡,人口眾多,秦王政將當地男子全部登記入年籍冊,按年齡抽丁至秦軍服役。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軍大舉攻韓,俘虜韓王安,盡取韓國領土,將其納入秦國版圖,置為潁川郡,韓國宣告滅亡。
就在攻滅韓國的那一年,趙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民間流傳著“趙哭秦笑”的訛言,秦王政認為滅趙有了天賜良機。第二年,秦軍分兵兩路,大舉攻趙,一路由王翦率領直上井陘,一路由楊端和率領進攻邯鄲趙將李牧、司馬尚率軍浴血抗戰,秦軍難以取得迸展。秦王政讓蒙武派人催促郭開,趕緊動手除掉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