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奮六世之餘烈 八、知錯就改,收益無限
【史海回眸】
秦王政滅趙之後,就想揮師南下,消滅楚國。但是,秦國與楚國中間尚隔著一個魏國。為了推進滅楚行動,秦王政決定先滅魏國。魏國本來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優勢,但由於戰爭頻繁,在秦國多年的蠶食下,此時的魏國隻剩下國都大梁和附近的一些城邑,實力非常弱小,不堪一擊,早已喪失了魏文侯、魏武侯時期的銳氣。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國大將王賁率軍攻魏,掘引黃河、鴻溝之水,水灌大梁城(今河南開封)。三個月後,大梁城破,魏王假被俘,魏國宣告滅亡。
魏國滅亡後,滅楚的軍事戰略如箭在弦,緊鑼密鼓地實施著。
此時的楚國雖然沒有了楚莊王時期的霸氣,但它仍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擁有今河南西部及東南部、山東南部、湖北、湖南兩省,以及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的全部地區。若楚國君臣一心,同仇敵愾,尚有足夠的實力對抗秦軍。
而攻楚是必須的。可是派誰為將呢?
秦王政想到了李信。李信年少壯勇,曆經大小戰爭數十次,在戰爭中成長曆練,已成為秦國新生代將領中的翹楚。攻燕之戰,他以3000兵馬急追燕太子丹於衍水,大獲全勝,迫使燕王獻出燕太子丹的首級。秦王政認為李信有朝氣、有銳氣、有膽略,善於出奇製勝,是率兵攻楚的理想統帥。他問李信,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人馬?李信很自信地回答說“不過20萬人馬”。李信還進一步說出了如何使用這20萬人馬:分兩路進軍,一路取鄢郢,一路攻平輿,然後會師於城父,長江以北將不再有楚軍存在。整頓一些時日後,再東攻壽春,捉拿楚王,滅亡楚國。
問完李信後,秦王政又問王翦。
王翦說:“楚國地大物博,民風強悍,再加上楚懷王客死於秦,不得歸國,楚國人都很怨恨秦國,以致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遙傳。因此,要攻取並安定楚國,非得60萬軍隊不可。”
同樣是滅楚國,一個要60萬人馬,一個要20萬,兩者相差太懸殊。秦王政認為王翦老了,顧慮太多,而李信壯勇,更堪當大任,當即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然壯勇,其言是也。”
王翦見秦王政執意要用20萬兵馬去攻打楚國,也不多言,隨即稱病告老還鄉,回老家頻陽(今陝西富平東北)休養去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國大將李信和蒙武率軍20萬南下滅楚。李信攻平輿,蒙武攻寢城,大破楚軍。李信又攻郢城、鄂城,一路勢如破竹,但未免年輕氣盛,有了驕意。他笑著對部下說:“王翦將軍曾言楚軍強悍,依我看並不怎麼樣,這幾個月來殺得都不過癮,蒙將軍那裏仿佛也沒打過什麼硬仗,等到我和他會師城父,直搗楚都壽春,再叫楚人知道我李信的厲害。”
“將軍不可太過輕敵,”一位部將進言說,“我軍進展之所以如此順利,據說是因為楚國名將項燕所統率的楚軍主力尚未趕到,否則會有一場惡戰。”
“楚軍早被我軍的淩厲攻勢殺得聞風喪膽,方圓百裏之內都沒有楚軍的影子,哪還有什麼主力敢來與我決戰。”李信哈哈大笑。
在李信輕敵、孤軍深入的同時,楚國名將項燕率領楚軍主力晝夜兼程,在棠溪與秦軍遭遇,突然對秦軍發起猛攻,李信戰敗,率軍往城父方向撤退,楚軍乘勝追擊,戰鬥三晝夜不息。秦軍連日所築營壘全被楚軍攻破,都尉一級將領中有七人陣亡,李信軍損失慘重,多虧蒙武在城父掩護,李信才得以突圍退回秦境。
此戰結束,蒙武收拾殘兵進駐城父,所部10萬人剩下不到7萬,而李信所部10萬人,隻剩下了幾千人。
秦王政接到戰敗的消息,仰天喃喃自語:“驕者必敗,寡人養驕了他,罪過全在寡人!”隨後,他驅馬直奔頻陽去見王翦。
王翦早巳得到城父秦軍大敗的消息,所以對於秦王政的到來並不感到驚訝。
秦王政先向王翦道歉說:“當初寡人不聽將軍之言,李信果然羞辱了秦軍。前線戰敗的消息,將軍想必已經知道了。”
“老臣在家養病,對外界的事情所知不多,隻是聽到傳聞,至於到底怎樣,老臣並不知道。”王翦裝糊塗說。
“將軍不必再裝糊塗了!”秦王接著說,“如今,楚國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兵力向西進兵,將軍雖然有病,但也不能眼看著國家危急而坐視不管吧!”
“陛下,老臣實在是病體纏身,精神昏亂,還是請大王另擇良將,以免誤了國家大事。”王翦推辭說。
“將軍,過去的事都是寡人的錯,將軍不要再推脫,勉為其難吧!”
“唉,”王翦歎了口氣說:“大王如果一定要用老臣,老臣還是那句話,非要60萬人馬不可。”
秦王政說:“寡人是來請將軍出山的,一切按將軍所說的辦。”秦王政高興地回答說。
一月後,秦國完成了60萬大軍的征集和調配工作。秦王政擇日出兵,親自為王翦送行,並派蒙武為裨將。
臨行前,王翦請求秦王多賜予他一些良田美宅。秦王政說:“將軍放心去吧,難道將軍還擔心沒有富貴可享嗎?”
王翦回答說:“為大王領兵出征,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大王還看重老臣的時候,老臣隻好及時為子孫請些田產,作為他們今後的產業。”秦王政哈哈大笑,慨然應允。
王翦告別秦王,一路上又接連五次派使者覲見秦王政,除了報告軍情外,還特別附上一封請求良田美宅的信。
王翦身邊的那些幕僚說:“將軍這樣做未免太過分了吧?”
王翦說:“不算過分,你們都明白,大王是位生性多疑的人,尤其是對在外領軍作戰的大將很不放心。如今他把全國的精兵都交給了我,我不多為子孫請求良田美宅來申明自己沒有異心,難道還要讓大王坐在朝中懷疑自己嗎?”
王翦根據以往的作戰經驗,知道楚軍和趙軍一樣,具有堅強的戰鬥力,能攻能守。況且楚軍新近擊敗了李信指揮的秦軍,銳氣正盛,對付這樣的敵人,不僅沒有勝利的把握,而且一旦行動不慎,還會影響整個戰爭前途。所以,王翦進入楚國後,即令部隊在商水、上蔡、平輿一帶構築堡壘固守,與楚軍僵持,下令部隊不許出戰,休整待命。而楚國名將項燕也集中楚軍主力於壽春淮河北岸地區,等待秦軍進攻。雙方僵持數月,沒有大的交戰。
楚王責怪項燕怯戰,數度派人催他主動迸攻秦軍。項燕隻得向秦軍發起進攻,但既攻不破秦軍的營壘,又無法引秦軍出來決戰。項燕無奈,隻好引軍東去。楚軍久攻不下,如今又無可奈何東撤,一個個都很窩心,士氣大減。王翦趁機下令秦軍全線追擊,楚軍猝不及防,又被渦何所阻,雙方展開激戰,楚軍大敗,向東逃竄。秦軍追至蘄南,平定楚屬各地。
秦王政二十四年八月,王翦、蒙武率領大軍40萬和項燕的20萬楚軍決戰,徹底擊敗楚軍,項燕自殺。隨後,王翦揮師直取楚都壽春,一舉攻陷壽春,俘獲楚王負芻。隨後,王翦又向楚國所屬的江南各地進軍,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全部平定楚地。
【經營哲學大講壇】
在天楚行動上,秦王政最先因為李信提出的天楚條件簡單,人力和物力成本低,便否認了老將王翦的意見,讓李信掛帥,率領秦軍滅楚,結果李信所率秦軍遭遇慘敗,20萬大軍隻剩下凡萬人。在鐵的事實麵前,秦王政很快對自己進行了檢討。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他親自前往王煎的老家向王翦道歉,請王翦出山掛帥出征,並滿足王翦的一切條件,王翦率部出征,采取穩紮穩打的戰術,用三年時間徹底消滅了楚國。在滅楚過程中,秦王政知錯就改,及時調整戰略思路的舉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