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古一帝舍我其誰 一、雄視千古的行政管理體係
【史海回眸】
秦王政統一天下後,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加強對帝國的管理和控製,他開始著手建立一套係統而完善的社會製度。
一天,秦王政端坐殿上,文武百官依照自己的官階在殿下分列兩旁。
他威嚴地掃視群臣,然後說:“現在,六國滅絕,天下一統,這是亙古未有的。既然天下情勢全變,假若不更改名號,那就不能彰顯眾卿與寡人的功績,也無法和前代作對比,更不能讓後世明白這一開創之功。所以,今天我們在這裏要先議定尊號。”
個性保守的丞相王綰說:“三皇五帝雖然是天下共主,但他們本身擁有的國土不過方圓千裏,而自商周稱王後,才真正擁有天下,所以還是‘王’的稱號最好。同時,諸侯初破,燕、齊、楚都遠離中央,不封國立藩,恐怕鞭長莫及,難以治理。周朝之所以能維持八百年,原因在於實行了宗法製和分封製。所以,臣以為還是依周製比較好。”
秦王政顯然對王綰的建議不感興趣,他說:“寡人的天下要的不是商朝的500年或周朝的800年,要的是萬世永傳。況且,商周封侯建周正是天下動亂的根源,寡人怎麼能再蹈商周覆轍?”
王綰還想爭辯,但當他看到秦王政銳利的目光中所透露出的厭惡神色時,就不敢再爭辯了。
廷尉李斯說:“當年,五帝所擁有的國土不過方圓千裏,而且諸侯是否臣服,是否來朝,天子都不能有效加以節製。如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使天下一統,原諸侯國都成了秦國的郡縣,用秦法統一治理,這是亙古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陛下的功業實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曾與博士們討論過,大家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冒死建議王稱泰皇。”
秦王政沉吟片刻說:“廷尉所言不錯,不過,稱泰皇仍舊不能與前代區別開來。依寡人看,三皇五帝合稱最好,今後就改稱皇帝。眾卿家以為如何?”
“陛下聖明。這樣更能彰顯陛下的開創之功。”李斯第一個讚美說。
“就這樣吧!寡人為始皇帝,後世以數計算,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秦王一錘定音,群臣歡呼。於是,秦王政(以下稱始皇)就成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禦史大夫馮劫說:“為了表示一切與古製不同,臣冒死建議,除了帝號以外,有關皇帝的稱謂也應更新。臣建議天子自稱朕,其餘人不得再行僭用,同時改命為製,改令為詔。”
“好,朕準奏!”始皇點頭說。
始皇又說:“朕聞太古有號而無諡,中古生前有號,死後有諡,譬如先王在世時號莊王,死後諡襄,名之為莊襄王,這種做法是以子來評議父親,群臣來議論先王,是極其不妥的事情,今後皇帝稱世,諡法就可以取消了。眾卿家認為如何?”
群臣異口同聲地說:“陛下聖明!”
帝號議定後,秦王政又讓群臣討論在新征服的東方六國設郡置縣、統一度量衡製度,以及車同軌、書同文字的事宜,議定後再召開朝會議決。
—番準備後,朝會如期召開。在議事會上,群臣引經據典,各抒己見。秦始皇一番審奪,做出如下決議:
一、有關立國製度
周為火德,以赤色為尊貴;而秦代周,是以水克火,因此秦為水德。每年起始是以冬季十月為一年的開始,十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水在五色上屬黑,按照規定,衣服,旌旗、旄節都為黑色。數則以6計算,兵符、節符、法冠皆6寸,車輿長6尺,皇帝車輿用6馬。改河水(黃河)為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凡事皆取決於法,不講人情恩義。天下百姓皆改稱“黔(黑)首”。
二、有關國家的行政製度
不再封王子為諸侯,以象征皇帝的公正沒有偏心。如今秦國的版圖東至大海及朝鮮,西到臨洮、羌中,南抵百越之地,據德水為塞,以陰山和遼東為界,所以皇帝治國要能如手之使臂,臂之使指,必須要有完善的行政組織中央行政組織以皇帝為首,不受法令限製,可隨時討論立法或自行立法。
中央政府首腦分為三公及諸卿等。
三公為丞相、禦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負責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總領百官奏事,統理地方上計考課,任免中低級官吏,主持朝議,禦史大夫掌理監察,輔助丞相,又稱為副丞相,太尉主管日常軍政,軍令以皇帝的意旨為準,發兵與任命將軍,由皇帝親自以符節行之。
諸卿包括奉常、郎中令、衛尉、廷尉,治粟內史、典客、宗正、太仆、少府九大職位,號稱“九卿”。其中,奉常拿管宗廟禮儀;郎中令掌管宮殿門禁,並統領在殿中侍衛的諸郎官;衛尉掌管宮門屯衛及宮殿安全;廷尉掌管刑法,並統率全國郡、縣、亭、裏尉,形成嚴密的司法網;治粟內史掌管國家糧穀財貨,典客掌管安撫及處理歸順蠻夷事務;宗正掌管皇家宗室事務;太仆掌管皇室輿馬,少府掌管皇家私有的山,海、池、澤稅收,以供奉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