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古一帝舍我其誰 三、卻匈奴,修萬裏長城(2 / 3)

蒙恬說完,眾大臣展開了議論。

一番議論之後,秦始皇示意大家安靜,發表自己的看法。

太尉尉繚首先提出反對意見,他說秦朝已在南方駐軍50萬,在原諸侯各國駐軍50萬,根本無力再動員30萬軍隊,也無力籌備糧草。

丞相馮劫也表示反對:“天下久戰之餘,最要緊的是與民休息,經略河南的事應該稍緩些時日。”

有了這兩位重童級人物的鋪墊,接下來則是反對聲一片,說河南地廣人稀,匈奴來來去去並不作長久停留,也沒有侵占領土的野心,隻是頑癬之疾,犯不著動用這麼多財力、人力去經營。

秦始皇聽了驟然變色,對眾大臣說:“諸位愛卿站著說話不腰疼,若是你們住在方邊疆地區,你們還能說出現在這樣的話來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河南乃我大秦之地,豈能縱容胡人隨意往來劫掠,就像諸位愛卿家裏的別院,能隨便讓強盜進進出出嗎?”

此番話出口,群臣震恐,個個膽戰心驚。秦始皇緩和了語氣,對尉繚和馮劫說:“太尉尉繚和丞相馮劫為國事操勞日久,如今年老,該休息了。從明日起,你們回家養老去吧。”

大殿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進攻匈奴和修建長城的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率軍30萬收複河南地區,隻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將匈奴趕出河南,乘勝追擊,“卻匈奴七百餘裏”,在此後近20年的時間裏,匈奴人苒也不敢率軍南侵。

與此同時,秦始皇又將原六國的俘虜和反抗分子,以及一些犯罪人員移民實邊,構築長城,同時,秦始皇又授意全國的司法體係,有罪者盡量不判監禁而判死刑,然後減罰一等,改判發落邊境,終身不得歸來,以示天恩。受罰者因為能夠得免一死,全都樂意前往邊疆開墾,國家因此增加了移民實邊的人員來源,內地監獄人滿為患的狀況也大大得到緩解,可謂一舉三得。

【經營哲學大講壇】

秦始皇是一位具有憂患意識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深知要確保大秦帝國的長治久安,必須要保證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禦敵於國門之外,基於這一戰略考慮,他命蒙恬率兵30萬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區並移民實邊,修築長城。歲然後世的史學家們對他修築長城非議頗多,但多半是書生之見。從整個曆史發展進程看,長城的修建對於防範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直到明朝,名將徐達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還在遼東一帶繼續修築長城。

平心而論,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當時秦軍的戰鬥力,是不懼與奴的,但他要想秦朝的餘業千萬世傳承下去,就不得不為子孫後代謀劃。實際上北逐匈奴,移民實邊,修築長城,體現了秦始皇濃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

當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政治家、戰略家沒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國家就不可能實現長治久安。同樣的道理,企業家沒有憂患意識,企血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風險和利潤是成正比的,機會和危機是同時存在的。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產品的升級換代、企業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這一切都會給企業帶來機遇和風險。因此,要想使企業在市場風浪中聞坐釣魚船,經營管理者就一定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激勵員工努力拚搏,戰勝風險和危機,推動企業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微軟的CEO比爾?蓋茨就是個市場憂患意識十分強烈的人,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微軟離破產隻有18個月”。

通用電氣公司黃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韋爾奇說:“我們的公司是個了不起的組織,但是如果在未來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就將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時候達到最佳模式,那麼回答是‘永遠不會’。”

英特爾公司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德魯·葛洛夫是世界信息產業的巨子,他有句名言是“懼者生存”,並將他的輝煌業績歸功於這四個字。

德國奔馳公司董事長埃沙德?路透在他的辦公室中懸掛著一幅巨大的恐龍畫,畫的下方寫著一句警語——“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會適應變化的龐然大物比比皆是”。

華為公司是世界級通信設備供應商,產業規模大、利潤高,它的利潤率在20%左右,比海爾、聯想都高。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通等通信公司技術改造使用的產品,50%以上都是華為提供的,它還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是,作為經營管理者,華為CEO任正非是一個危機意識十分強烈的人,在所有榮譽和成功麵前,任正非的態度是“隻能高興3分鍾”,3分鍾以後仍要如展薄冰,如臨大敵,如臨深淵。

華為公司的危機意識不僅體現在決策層、管理層,更體現在企業文化中。華為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狼性企業文化,具備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頋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最為特別的是狼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這一點在華為表現得相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