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古一帝舍我其誰 四、收攬人心,南取百越之地
【史海回眸】
蒙恬率軍掃蕩匈奴,收複河南地區,並監督謫戍犯人修築長城,移民實邊,基本上緩和了北方邊境的形勢,這讓秦始皇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但是,不久南方又傳來凶訊。
原來,當年王翦滅楚後,挾勝利餘威收服江南各地,在那裏設置了會稽郡,隨後就班師回朝。王翦回朝前,任命裨將屠睢率領秦軍及楚國降軍共30萬人繼續南下,征服了東甌和閩越,並將兩地合並設為閩中郡。隨後,秦軍又向南越和西甌進軍,當部隊行進到五嶺以後,因糧秣運輸困難,屢迸屢退,始終不能擊敗南越及西甌部隊,雙方對峙達三年之久。
後來,派到該地的郡監禦史史錄主持開掘“靈渠”,把湘江和珠江的水運航線連結起來。漕運一通,糧秣運輸問題就解決了,軍事行動也便利多了。於是秦軍一鼓作氣,擊敗了越人,盡收平地。越人隻好逃入深山叢林繼續抵抗,打起了遊擊戰、運動戰,他們的夜襲讓秦軍防不勝防。
在越人的一次夜襲中,征南將軍屠睢死亡。統帥一死,軍心渙散,越人趁機反攻,秦軍隻好退至五嶺以北,所派地方官吏全遭越人殺害。
秦始皇得知這個信息十分震驚。不過,有了上次征討匈奴的教訓後,這次他決定不再召開廷議討論,免得又聽到一片反對之聲,說什麼百越是蠻荒之地,收歸版圖隻會成為天朝的累贅,犯不著動用這麼多的人力、物力去征服。
的確,百越之地窮山惡水,很是貧瘠,有的地方甚至全是樹木花草都不長的荒石山,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當地的文明程度也不高,老百姓大多過著半農半漁獵的生活。同時,越族的種族很多,各個部落酋長之間很不團結,除了偶爾有零星的百越盜匪越界搶劫秦人外,對秦朝國境沒有什麼大的威脅。從表麵上看,百越之地確實不值得勞師動眾,勞民傷財去征服。而且自從屠睢征討百越以來,秦始皇已經前後數次增兵,總兵力達到了50萬,這還不包括那些修建“靈渠”的人。
不過,秦始皇不那樣看,領土問題是不能用經濟價值衡量的,隻要那裏有人,那裏就是帝國的財富,朝廷既然已經派兵經營百越之地,就不能半途而廢,況且這次百越偷襲秦軍,殺了統帥,又殘殺朝廷派去的地方官吏,影響極為惡劣,如果不予以討伐,那麼大秦帝國的威信何在?何以讓被征服的東方六國臣民遵紀守法?有了越人的先例,其他邊疆民族勢必會群起效法,如此一來,大秦帝國的動亂何時是個盡頭。基於這樣的考慮,秦始皇決定發兵繼續征討百越之地。
不過,讓誰去掛帥呢?
當時,能怔賽戰的王翦、王賁父子已死,蒙恬鎮守北部邊境監修長城,不能調動。對於其他將領,秦始皇一個個分析,很難找到—個能文能武,既能用兵又能安撫的人。
思來想去,秦始皇突然想到了任囂,雖然他對任囂這個人並不是特別了解,但是直覺告訴他,任囂這個人是掛帥征討百越的最佳人選。任囂是楚越邊境上的人,熟知百越民族的習性。他隨王翦滅楚,遠至湘水和蒼梧山之間,對那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他擔任九原郡守,配合蒙恬經略河南,收效極快,執行堅壁清野和全民皆兵的策略也很積極,效果奇佳。而且在魏莊,他曾以4000兵力從容攻擊數萬匈奴騎兵,誰能說他不是個智勇雙全的將才呢?
秦始皇緊急召回任囂,命他負責經略百越之事。
接到任命,任囂憂心忡忡,憂形於色。秦始皇感到很奇怪,問道:“任愛卿莫非有什麼困難?”
“身為人臣,理應為人主分憂,雖萬死不能辭,何況此次征越並非挾山超海般艱難,任務是可以完成的。”任囂恭敬地同答說。
“既然如此,那任愛腳何以有難言之隱?”
“臣是在想蒙恬將軍和王翦將軍的事。”任囂說。
“蒙恬和王翦與這件事有什麼關係?”始皇問道。
“蒙恬這次掃蕩匈奴,隻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奏凱建功,王翦滅楚也不過三年,但屠睢征討南越、西甌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出動兵力高達50萬還是不能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