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古一帝舍我其誰 五、建阿房宮,修驪山墓
【史海回眸】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巴蜀冶鑄大王程鄭為了賺取巨額利潤,勾結李斯和趙高,慫恿秦始皇大興土木,上馬了一些大工程。
程鄭向李斯和趙高行賄,告訴他們隻要這些工程能夠上馬,他們還將從工程中得到很多好處。
李斯和趙高心領神會,積極地慫恿秦始皇大興土木,上馬一批大工程,以此紀念他前無古人的赫赫武功,並不失時機地向秦始皇推薦了程鄭這個人。
秦始皇答應接見程鄭,當麵聽取他修建鹹陽宮及驪山陵墓的計劃。
程鄭在晉見秦始皇之前,做了精心的準備,特地請魯班的再傳弟子田齊製作了官殿模型,這些模型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秦始皇在當麵聽取了程鄭的計劃後,親自參觀了模型,看到這些精致的模型,他心裏非常高興。
程鄭的計劃是將渭水南邊的上林苑和鹹陽宮連接起來,為了證明此舉的可行性,他讓田齊親自為始皇講解這些模型。
田齊指著模型說:“這是上林苑的朝宮,也就是百官朝覲皇上、奏議軍國大事的地方。按照臣的設計,這座前殿東西寬500步(每步6尺),南此長50丈,殿上可坐萬人,殿下平台可豎立5丈高的旗杆。然後,以此殿為中心,周圍修築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頂上建築官闕,然後再築複道,自前殿向北渡過渭水,和舊有的鹹陽宮相接。”
“那麼這座前殿的名字叫什麼呢?”秦始皇問道。
“微臣怎敢僭越。”田齊說,“此殿正等著陛下命名。”
“沒有名字的話,解說起來很不方便,”始皇沉吟半晌說,“既然它附著鹹陽舊宮,就暫時叫它‘阿房官’吧,待官殿建成後再另行命名。”
“微臣遵命,”田齊繼續解說,“然後以阿房宮為中心,周圍200裏內建行食200餘座,以原東方六國及匈奴、西域各國的宮殿作為建築樣式,內部裝飾也采用當地的風格,裏麵的妃嬪、宮女也由當地的女子充當,這樣就可以進一步體現陛下作為天下之主的威儀。”
“不愧是魯班的再傳弟子呀!”秦始皇非常高興。他站起來,繞著模型走了一圈,東摸摸,西看看,接著又問驪山陵墓的修建問題。
田齊滔滔不絕地介紹了驪山陵墓的修建計劃,著重強調了陵墓的內部設計。他說:“陵墓的內殿一如地上宮殿,應有盡有,除了言中執事,另外還設有虎賁軍和衛卒,和真人真物一樣大小。為了防止有人闖入,又在各入口要衝處設置機關強弩,隻要觸動機關,飛蝗箭就會自動發射,同時算好角度,任何人或野獸都逃避不過。在地下宮殿,還依原東方六國的建築風格設置了陳列室,存放六國的奇珍異寶。另外在起居殿周圍以水銀作百川、江河和大海,使之流轉不息。另設置人造蒼穹,上置各個星座,日月運轉與真正的天空無異;下則製作天下名城都邑及各山脈模型,排列位置一如實地,象征天下之主所居之地。”
“兩處工程需要花費多少人力?”秦始皇問道。
“據估計需要70萬人,用5年的時間可以建成。”田齊回答說。
“如此看來,工程太過浩大,讓朕和大臣們商量後再說。”秦始皇陷入了沉思。
秦始皇召集群臣朝議,討論修建阿房宮及驪山陵墓一事。程鄭也列席了會議。
始皇說:“興建宮殿及陵墓,雖然是帝王慣例,但想到此項工程費用龐大,所需人力眾多,朕有些猶豫不決,望眾愛卿發表各自的看法。”
丞相李斯說:“古人雲,‘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今陛下統一宇內,永息戰爭之禍,德過三皇五帝,乃是立前人所不能之德;平定海內,放逐蠻夷,建萬世之功,是謂立自古以來空前未有的大功,陛下改訂法製,與民便利,更是立前人所未曾立過之言。陛下兼具大德、大功及大言三不朽,宮殿及陵墓也必須與此相匹配,故臣認為非興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