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沿途查辦了幾名借焚書令貪汙和公報私仇的官員,將其流放到北邊修築長城,老百姓拍手稱快,他還將民眾所提的意見全都記載下來,作為日後勸諫皇上的依據。
他所到之處,民憤一一平息,地方父老稱賀道謝,互祝將來會有這樣仁慈的好皇帝,真是老百姓的福氣。
扶蘇到了曲阜,先在郡守和孔鮒等人的陪同下祭拜了孔子陵墓,然後讓郡守等人退去,單獨來到大成殿。看到孔子生前的種種遺跡,扶蘇不禁肅然起敬。他要侍從備好三牲香燭,再次祭拜孔子。而後,他摒退左右,和孔鮒就焚書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至此,對於焚書所帶來的負麵影響,他已了然於心。
回到鹹陽,扶蘇向秦始皇彙報了這次巡行的所見所聞。
秦始皇喜怒參半。喜的是扶蘇處事果斷,不受傳統慣例的限製,外圓內方,處事得體,平息了民怨;怒的是他擅作主張,在無形中中止了焚書令,這種違背皇令的行為讓非常自負的他惑到很不舒服。
秦始皇還是好言安慰了扶蘇一番說:“有賴吾兒,各地風潮大致平定。在鹹陽這邊,愚儒裝神弄鬼、以古非今,挑撥老百姓的案子也已具結。”
“有多少人受到株連?”扶蘇關心地問。
“460人。”
“請問父皇如何處置這些人?”扶蘇問。
“丞相和廷尉均擬議坑殺。”
扶蘇急切勸諫道“父皇,千萬不可如此。天下初定,這些人在各地很有影響,堪稱精神和輿論領袖,若是殺了他們,會引起老百姓的極度不安。”
“朕想過這個問題,怛這些人中確實有不少裝神弄鬼、欺騙朕和朝廷,也有不少以古非今誹謗朕的,若不對他們嚴懲,朕將何以號令天下!”秦始皇略帶情緒說。
扶蘇本想另找時間,向父親詳細稟奏一路上所見民間疾苦,見秦始皇執意要將那460人坑殺,他也不顧始皇此時的情緒,索性將一路上所見嚴法峻刑所導致的流弊和盤托出。
始皇聽著聽著,臉色鐵青,一言不發。
扶蘇不顧一切將話講完,然後又淚流滿麵地哭諫說:“父皇日夜為國操勞,但這些政策下達之後,地方層層扭曲,造成的卻是這樣惡劣的後果。”
始皇站起身來,不停地在大殿內踱來踱去,語氣堅定地說:“愚儒以古非今,主張分封立國,他們哪裏知道這正是千百年來戰亂的根源,簡直是睜眼說瞎話。老百姓怪朕不該動用這麼多人力修馳道、築長城、鑿靈渠,興修水利,移民實邊,但自堯舜以來,鬧了多少次饑荒,餓死了多少人,他們算過沒有?朕修道路,興修水利,有什麼不對?”他怒視著跪在地上的扶蘇,繼續說道:“既然天下人都拿修築長城和移民實邊的事來指責朕,那就請他們到北邊去看看,那裏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天天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下,幾年辛苦所得的一點成果,轉眼之間就有可能被匈奴人全部搶走,甚至還要賠上性命。如果不徹底解決匈奴問題,那麼匈奴之禍就會逐漸蔓延到內地來,大秦帝國的根基就會發生動搖。別人不懂,你是朕的長子,你應該懂。”
始皇越說越氣憤,最後卻突然停住,語調陡然緩和,他望著扶蘇說:“扶蘇,朕現在命你去上郡監蒙恬軍,看看什麼是真正的民間疾苦。還有,順便跟蒙恬學點軍事,將來對你會有好處的。”
扶蘇遵命而去,秦始皇釆納丞相李期和廷尉蒙毅所議,坑殺了460名儒生和方士。
【經營哲學大講壇】
秦始皇的焚書令下達後,引起了民眾的抗議,尤其是那些讀書人。為了平息民憤,他派長子扶蘇到齊魯一帶巡查。扶蘇為人忠厚,辦事英明果斷,一路上了解民間疾苦,為老耳姓作主,很快平息了民憤和讀書人的怨氣,緩和了矛盾,在無形中中止了“焚書令”。此舉大快人心,深受老百姓歡迎。但是,秦始皇對扶蘇擅自廢除自己下達的“焚書令”心存不滿,爾後,扶蘇又在坑儒這件事情上忤逆了龍顏,徹成激怒了秦始皇。在秦始皇看來,扶蘇是要全麵否定他的既定政策。於是,剛剛參政的扶蘇被秦始皇流放到北疆監軍。這一後果十分嚴重,因為扶蘇離開秦始皇,給後來的沙丘之變留下了真空,導致大秦帝國沒入了覆亡的深淵。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個人英雄主義意識非常嚴重,“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已經膨脹到了極點,他已經容不下任何反對的意見,哪怕是自己的兒子,哪怕是自己心目中的接班人,他也絕不讓他反對自己的既定方針。這個教訓是深刻的,值得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吸取。
在現代商海博弈中,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都容易滋生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因為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必定要經過很多艱難險阻,能夠領導企業戰勝這些艱難險阻,並迅速發展壯大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企業主有英雄般的膽量、氣魄和才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企業需要經營者有英雄般的膽識和才能,卻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的意識和欲望,一個企業的經營者一旦滋生了這種意識和欲望,必然會導致好大喜功,脫離實際,忽視員工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這樣的企業要想獲得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是很難的。
自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曾經名氣衝天、無限風光的企業一個接著一個地從公眾的視線中消失,一個個意氣風發、揮斥方道的著名經營管理者豪氣不再,紛紛黯然退出江湖。這些企業的失敗,從表麵上看原因備不相同,但是仔細一分析,發現其失敗背後潛藏著驚人的相似原因——經營者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