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來說,最佳的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更不是最輝煌或自己最喜歡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為你的目標去拚搏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正確的目標後,應該付出行動去實現它,拿出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即使我們為了這個目標而失敗,也要再爬起來,繼續向著它奮鬥。如果我們每次樹立目標後,嚐試一下失敗了,就回頭離開,那麼,我們有可能永遠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全美籃球協會職籃高手“飛人”邁克爾?喬丹說:“全美籃球協會裏有不少有天分的球員,我也可算是其中之一,可是造成我跟其他球員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你絕不可能在全美籃球協會裏再找到像我這樣拚命的人。我隻要第一,不要第二。”
邁克爾?喬丹拚命不懈的動力來自於他高中一年級時一次籃球比賽上的挫敗,那天,喬丹被學校籃球隊退訓,他回到家哭了一個下午。在這個重大打擊下,他有可能就此放棄目標,不再打籃球了,可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把這個教訓轉化為願望:為自己製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他的決定出自內心而且堅決,結果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讓籃球比賽的發展為之改觀。他不僅要重新成為球隊的一員,並且還要成為最棒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循著每位成功人士的軌跡去做:設定目標,隨即付諸行動。在高二之前的暑假,他每天清晨6點便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密集訓練。在此期間,他的身高長到1.9m。他迫切地想要早日達成心願,每日在學校的攀爬架上勤練,企圖使自己身高增加,以求在球場上比賽更占優勢。
喬丹每天勤練不輟,他終於被選為校隊隊員參加比賽。他一步步成為全州、全美國大學,乃至全美籃球協會職業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一次又一次改寫了籃球比賽的紀錄。 一切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努力。成功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拚搏的人。 阿波頓?辛克萊是美國著名的多產作家,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破落的家庭裏。父親是個賣威士忌酒的小販,也是個嗜酒如命的人。兒童時代的辛克萊,幾乎每天都要跑遍全市的小酒店去尋找他的父親。找著以後,他還要把踉踉蹌蹌地把父親送回家,然後母親搜索父親的口袋,把剩下的錢全拿出來,用做第二天全家人的開支,他們一家隻能住在陰暗汙穢的舊房子裏,而且還不得不經常搬遷,因為他們經常交不起拖欠的房租而被人家驅逐。
在10歲以前,辛克萊一直沒有時間和條件去上學,但是,他心中一直渴望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一頭跳動著的小鹿一樣,時時刻刻撞擊著他的心,為了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他利用一切空閑時間自學。凡是能找到的書他都讀,凡是能利用的時間他一分一秒都不放過。每天在街上尋找父親路過書店的時候,他總要貪婪地看著櫥窗裏擺著的精美書籍。偶爾從鄰居那裏借來一本書,他就如獲至寶地讀起來。
就這樣,在入學以前,他已經熟讀了很多名人著作。因此,進入小學剛兩年,他就跳班接受高等教育了。
他感受到學校的文化氣息,也為能接近自己的目標而高興,他決心更努力地去實現這個目標,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
進入高等學校以後,家裏的生活更困難了。為了全家人的生活,也為了自己的學費,他開始自學寫作。由於童年時期良好的自學習慣,他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於是,他跑遍了紐約各專門學校和哥倫比亞大學,以一元錢一份的價格,出售自己寫的滑稽故事,並且以低價替一些雜誌寫小說。
辛克萊寫作非常努力,他每晚都要寫出8000多字來,白天還要精力充沛地去上課。大學畢業以後,辛克萊仍然筆耕不輟。為了安心寫作,他在一個叫紐傑賽的地方搭了一座帳篷,希望能超越自己,寫出更有價值的小說來。埋頭寫了5年之後,他寫了5部小說,但他仍感到不滿意,還想寫出更加有深度和力度的作品來。於是,他又開始創作第六部作品《屠場》。結果《屠場》一發表,立刻震動了世界,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大放光彩。
辛克萊很有毅力,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終於,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他一生共完成了48部巨著,他的作品被翻譯成44個國家的文字。 要想從平凡走向成功,從成功走向卓越,我們隻有靠自己的“法寶”才能實現,而這個法寶就是:奔著自己的目標,不達目的不罷休。
把奮鬥目標作為精神支柱
人生的目標容易設立,而實現目標的路卻很難走。隻有那些認準目標義無反顧的人,那些意誌堅定、決不輕言放棄的人,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因此,一旦目標明確,就要把奮鬥目標作為精神支柱,為實現目標鍥而不舍。 在聖彼得堡的14年中,無論在失明之前還是失明之後,歐拉都把“為科學作為自己最大的貢獻”這個目標作為奮鬥的精神支柱。通過不懈地探索鑽研,歐拉解答了費爾馬數、哥尼斯堡七橋、凸多麵體係性數和一些天文學上的計算難題,成為當時科學界一顆耀眼的明星。
1735年,歐拉研究出了一種計算行星軌道的方法,他決心要用這種方法來計算行星的軌道。整整計算了一整天,沒有結果。於是,歐拉忘了吃飯,忘了睡覺,不停地算。
一天過去了,歐拉想要得到的東西隱隱約約出現在眼前。拿筆的手早已酸痛,雙眼也刺痛得直流淚。可是,歐拉放不下筆,腦海裏全是各種各樣的數字、符號,它們使他無法停止下來。
直到第三天,歐拉才終於得出了精確的數字。眼前的數字,放射出金子一樣的光芒,令歐拉感到有些眩暈。他沉浸在無比的興奮和激動之中。但僅僅一會兒,光芒開始慢慢變得模糊起來了,最後竟完全消失。
歐拉的右眼失明了,醫生說:這是過度勞累和緊張的結果。歐拉並沒有因為這巨大的不幸減弱他的工作熱情,他依然忘我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一眼失明並沒有把他推進失望和消沉的深淵,相反更讓他感到了生命的可貴,他更迫切地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
1741年,歐拉接受普魯士王國腓特烈大帝的邀請,從聖彼得堡來到柏林科學院擔任數學所所長。年富力強的歐拉,經驗更加豐富,考慮問題更加成熟,對人生的認識也更加深刻。他在柏林度過了勤勉奮發、夙興夜寐的25年。在這25年中,他研究解決了數論、幾何、三角、代數、微積分、無窮極數、微分議程等幾乎包括數學所有分支的問題,創立了變分法,出版了《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力學或運動學的分析》、《無窮小分析引論》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這些著作,具有開拓性、創造性,在歐洲數壇上大放異彩。另外,歐拉還在力學、物理學、天文學以及建築學方麵,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59歲那年,歐拉的左眼開始隻有依稀看到前方不遠的東西,他抓緊時間,在大黑板上奮筆疾書,他發現公式以及種種引證計算,讓學生和助手們抄錄下來,然後根據他的口授內容寫成論文。就在這年,歐拉再次接受聖學院的誠聘,來到俄國。不久,歐拉的左眼也完全失明了。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將怎樣在黑沉沉的世界裏度過風燭殘年呢?”人們不禁為歐拉感到擔心。但歐拉有堅定的奮鬥目標作為他的精神支柱,有事業、責任感、使命感給他提供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無窮力量。他的世界不會是黑沉沉的,因為他的腦海依然清晰,數學、符號、公式、原理、圖形組成一個光明的世界。他後麵的歲月不會是風燭殘年,因為他還要一如既往地勤奮鑽研、刻苦工作,奏響生命的最強音。
他憑著良好的記憶,將一切儲藏在腦海裏,然後計算、思考、論證、研究,他摸索著書寫,或是口述出來讓他人記錄,於是,一篇篇論文,一本本著作又誕生了。他的生命不止,他的奮鬥不息。 在追求自己的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曆各種磨練和困難,唯有把奮鬥目標作為精神支柱,才能找到抵抗挫折的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拿破侖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年輕的時候,由於生活貧困,他灰心到了極點,幾度使他差點放棄追求,成為一個“普通人”。
拿破侖的父親是一個極高傲但是窮困的科西嘉貴族,父親送拿破侖進了一個在布列訥的貴族學校,在這裏與他往來的都是在他麵前極力誇示自己富有而諷刺他窮苦的同學。
後來他實在受不住了,寫信給父親,說道:“為了忍受他們的這些嘲笑,我實在疲於解釋我的貧困了,他們惟一高於我的便是金錢,至於說到高尚的思想,他們是遠在我之下的。難道我應當在這些富有而高傲的人之下謙卑下去嗎?”
“我們沒有錢,但是你必須在那裏讀書,而且一定要超過他們,因為這是你的目標。”父親回答說。從此,每一種嘲笑,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他增加了決心,發誓要做給他們看看,他確實是高於他們的。
在他16歲當少尉的那年,他遭受了另外一個打擊,那就是他父親的去世。在那以後,他不得不從很少的薪水中,省出一部分來幫助母親。當他接受第一次軍事征召時,必須步行到遙遠的發隆斯去加入部隊。
等他到了部隊裏時,看見他的同伴正在用多餘的時間追求女人和賭博。而他那不受人喜歡的體格使他沒有資格得到女人的青睞;同時,他的貧困也使他不可能去參加賭博。於是他改變方針,用埋頭讀書的方法,去努力和他們競爭。讀書和呼吸一樣是自由的,因為他可以不花錢在圖書館裏借書讀,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他想象自己是一個總司令,將科西嘉島的圖畫出來,地圖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應當布置防範,這是用數學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來的。因此,他數學的才能獲得了提高,這使他第一次有機會展示他的能力。
他的長官看到拿破侖的學問很好,便派他在操練場上執行一些特殊的工作,這是需要極複雜的計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極好,於是他又獲得了新的機會,拿破侖開始走上通往成功的道路。
這時,一切的情形都改變了。從前嘲笑他的人,現在都擁到他麵前來,想分享一點他得到的獎金;從前輕視他的人,現在都希望成為他的朋友;從前譏笑他的人,現在也都改為尊重他。他們都變成了他的忠心擁戴者。 拿破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能夠麵對貧困,促使他製定了偉大的目標,同時把這個奮鬥目標化作了無窮的力量,對實現目標執著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