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法則:獲取食物的最大營養 為什麼不能飯前空腹或飯後立即食用水果?
有人在餐前空腹吃水果,有人在飯後立即吃水果,這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研究表明,這兩種吃法都有不妥之處,為什麼這麼說呢?
許多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酒食酸等),會刺激胃壁的粘膜,對胃部健康非常不利。
此外,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膳食纖維,進食後可產生飽腹感,可緩解身體對食物的需求。
如果飯前空腹進食水果,因為兩種成分的作用,在進食後往往導致食用者食欲降低,使正餐的進食量減小,從而影響蛋白質、澱粉和脂肪等的攝入,導致營養不良等疾病。這一點,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認同。
因此,人們大多將食用水果的時間安排在飯後,殊不知,這種習慣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存在著非常大的威脅。為什麼這麼說呢?
* 飯後吃水果易導致體重超重和肥胖現象的發生。人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基礎上,再添加食物,會使這部分食物的熱量幾乎全部被儲存,熱量的過度增加會導致肥胖。
* 飯後吃水果會加重胃的負擔。水果中所含的果膠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腸內食物濕潤程度的作用,飯後食用會使胃負載過重。
* 如果正餐吃的是一些富含鈣質的魚蝦,飯後吃水果,尤其是含鞣酸較多的柿子、石榴、山楂、葡萄、黑棗等水果,魚蝦中的鈣質就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一種堅硬的物質--鞣酸鈣。這不僅降低魚蝦的營養價值,而且還影響胃腸的消化能力,甚至會發生腹脹、腹瀉、腹痛、惡心、便秘等不適感覺。
飯前空腹食用或飯後立即食用水果的弊端也不僅僅如上所述,還有一條更為重要的原因:
由於人的腸胃消化食物的工作並不是同時進行,而是按照食物的種類來分次消化,如果水果和其他食物在短時間內同時進入我們的胃,我們的胃便會首先分解蛋白質,然後是澱粉質,繼而是其他食物例如脂肪,水果則會在胃裏等上好幾個小時,等蛋白質、澱粉質、脂肪等全部被分解完,才能排得到隊。而水果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其所含的有機酸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會影響身體消化吸收,許多水果的氧化和腐敗速度較快,如果這些水果在氧化和腐敗之前還沒有被消化吸收,輕者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重者將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為什麼要在餐後兩小時至餐前一小時之間食用水果
專家們通過反複研究和檢測發現:正常人每天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兩餐之間,確切地說是在餐後兩小時至餐前一小時之間。最好不要飯前空腹以及飯後立即食用,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