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法則:獲取食物的最大營養 動物性脂肪的首選——魚
動物性脂肪來自肉、魚肝油、骨髓、蛋黃等食物,以肥豬肉中脂肪含量最高(90.8%)。動物性食物主要提供飽和脂肪酸,但魚類例外,內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心髒方麵疾病的患者,如果想攝入動物性脂肪,應多吃些魚。
美國心髒協會的建議是,所有的成年人一周至少要吃兩頓魚,特別是比較肥的魚,例如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鯡魚、鯖魚、鱒魚。對冠心病病人,建議每天攝入約1克的EPA+DHA,最好是由吃魚攝入,也可考慮服用魚油膠囊。
小貼士
魚油膠囊屬於保健品,其質量難以保證,而且攝入過多,有引起出血的危險,所以服用魚油膠囊,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植物油的選用宜知
人們怕葷油,怕脂肪太多,因為植物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所以就在炒菜時放很多素油。其實,這也非常不妥,那麼,人一天應該吃多少植物油?食用植物油還應注意些什麼?
1. 食用植物油含飽和脂肪酸雖少,但其熱量還是挺高的,每克油能產生9千卡熱量,也會引起肥胖、高血壓、心腦血管病。
2. 素油攝入也不宜過多,炒菜加油應適量,一般每人每天不應超過25克(即一湯匙)。
3. 花生、玉米油中易混雜強致癌物質黃曲黴素,棉籽油如未經處理則可能含有能使人中毒的棉酚,菜油中的芥酸不利於高血壓、心髒病人的健康,故植物油不宜長期食用。
4.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尤其對心血管健康的維護是有好處的,所以在食用油的選擇上,應吃一些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或茶油為佳。
小貼士
素油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成環氧化和物,有害於人體健康。特別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加速脂肪的氧化酸敗,因此,植物油的保存應避光,減少與空氣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