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法則:獲取食物的最大營養 如何避免食鹽過量(2 / 3)

醬油以鹹為主,兼具鮮香。使菜肴增味、生鮮、添香、潤色,並能補充養分。醬油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的主要營養物質,尤其是一些人體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須通過醬油攝取。但是應注意醬油中同時含有較多的鈉鹽,過多則容易導致高血壓。

1. 使用時間。醬油在鍋內高溫入煮,會破壞氯基酸成分,失去其鮮味,而且糖分也會因高溫焦化變酸。因此,在菜即將出鍋之前放醬油,即能起到調味作用,又能保持醬油的營養價值。

2. 不宜長時間燒煮。如果醬油長時間加熱,會失去其鮮味。醬油中的糖分遇高溫會焦化,產生苦味。醬油中酒精與醬油中的有機酸結合,經過烹調加熱會產生酯,能散發出濃厚芳香的氣味。如果長時間加熱,其香味也將會揮發掉。

3. 不宜生吃。醬油在生產、銷售、貯存過程中,很可能會受到微生物和有害物質的汙染,尤其是在衛生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生產的醬油,汙染更嚴重,更不可生吃。炒菜時隻要在菜出鍋前將醬油放入菜鍋內,即可達到消毒的目的。若製作涼拌菜需用醬油調味,則需將醬油加熱晾涼後再去拌涼菜。

4. 醬油在鍋裏高溫久煮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並失去鮮味。因此燒菜應在即將出鍋之前放醬油。

5. 服用治療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以及抗結核藥品的患者不宜多吃醬油。

使用食糖須知

食糖具有使菜肴甜美、提高營養、使成品表麵光滑、加熱後呈金黃或棕黃色等作用。使用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1. 運動中需要補充適量的糖分,可以通過提高血糖水平,增加供給能量,節約肌糖原的損耗,減少蛋白質和脂肪酸供能比例,延緩疲勞發生。砂糖水還可以刺激腸胃,幫助消化。

2. 過量攝入糖會導致齲齒,並引發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症、心肌梗塞,甚至對乳腺癌等癌症也有促進作用。糖尿病人、肝炎病人要盡量少攝取食糖。

3. 糖不宜與中藥湯劑同時服用,因為中藥中的蛋白質、鞣質等成分會與糖起化學反應,使藥效降低。

4. 在製作糖醋鯉魚等菜肴時,應先放糖後加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蛋白質凝固而難於將糖味吃透,從而造成外甜裏淡,影響其味美。

使用食醋須知

醋有米醋和陳醋之分,作為調味品,可解除食物的腥味,使其更加鮮美可口,並能促進胃酸分泌,增進食欲,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使用食醋時須注意些什麼?

1. 用於烹調排骨、小魚,可使骨酥肉爛,有助於骨中的鈣、磷溶解,增加其吸收利用。

2. 燒菜時如果在蔬菜下鍋後就加一點醋,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促進鈣、磷、鐵等礦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營養價值和人體的吸收利用率。

3. 不要過量食用醋,否則可能會傷胃、損齒。

4. 醋不宜與磺胺類藥物同服,因為磺胺類藥物在酸性環境中易形成結晶而損害腎髒。

5. 服用碳酸氫鈉、氧化鎂等堿性藥時,醋會使藥效減弱。

小貼士

在室內熬醋熏蒸,對感冒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用醋水漱口可治療輕度的喉嚨炎。燙傷時,用醋淋洗,能止痛消腫,防止起泡,傷好無瘢痕。

使用辣椒須知

辣椒中的辣味成分辣椒素營養豐富,可增強食欲,被廣泛應用在烹調中。

辣椒含有多種生物堿能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及胃蠕動,有利於食物消化。

辣椒中含有較多抗氧化物質,可預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同時有利於使呼吸道暢通,治療感冒。

長期攝取辣椒,能強化個人對抗衰老的能力。

辣椒不宜人群

1. 痔瘡患者。痔瘡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腸道,使痔瘡疼痛加劇,甚至導致出血等症狀,痔瘡患者應多飲水,多吃水果,少吃或不食辣椒。

2. 眼病患者。紅眼病、角膜炎等眼病患者吃辣椒會加重眼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食用辣椒、生薑、大蒜、胡椒、芥末等辛辣食品,也會影響療效。

3. 慢性膽囊炎患者。患有慢性膽囊炎者應忌食辣椒、白酒、芥末等辛辣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易造成膽囊收縮、誘發膽絞痛。

4. 腸胃功能不佳者。吃辣椒雖能增進食欲,但腸胃功能不佳者食用辣椒,會使胃腸黏膜產生炎症,應忌食辣椒。

5. 熱症患者。有發熱、便秘、鼻血、口幹舌燥、咽喉腫痛等熱症者,吃辣會加重症狀。

6. 產婦。產婦在產後一周內,吃辣椒不但使自己“上火”,出現大便秘結等症狀,而且還會影響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

7. 口腔潰瘍患者。患者口腔對鹹、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會加重疼痛。

小貼士

其實,正常人吃辣也應有度,應根據自己的進食能力量力而行,否則吃的時候過癮了,身體健康卻受到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