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法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是人們應攝入的營養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 蔬菜和水果的種類比較多,包括植物的葉、莖、花苔、茄果、鮮豆等。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比如深色的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一般水果,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
2. 水果中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比蔬菜要豐富得多。
3. 紅黃色水果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能為人體補充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有些野果如獼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侖等也含有這些成分。
4. 菌菇類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含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多種酶有抗惡性腫瘤、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可以經常食用。
5. 薯類食品中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富含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6.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的食物,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食用奶類和豆製品對於我們人體的鈣質及蛋白質等的補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奶類食品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也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有利於骨骼的生長,成年人食用奶類食物,對預防骨質疏鬆也十分有利。
2. 豆類及其製品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也是我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
經常吃適量動物性食物,少吃肥肉和葷油
現在在我國動物食品的攝入不夠均衡,大部分的城市居民吃動物性食物過多,吃穀類和蔬菜不足,而在一部分城市和大多數農村的居民中卻正好相反,這對於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1. 動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魚、奶、蛋等,其作用是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2. 動物性蛋白的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
3. 肉類中所含的鐵也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4. 動物肝髒中含維生素A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2、葉酸等。
5. 但有些肝器如腦、腎等所含膽固醇相當高,對預防心血管係統疾病不利。值得注意的是,這裏說的肉類是指瘦肉類。
6. 魚類特別是海產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7. 雞、魚、兔、牛肉等動物性食物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產生的能量遠低於豬肉。應大力提倡吃這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