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法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午餐不可隨便湊合的道理(1 / 2)

第五法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午餐不可隨便湊合的道理

中午飯不能湊合,既要吃飽,又要吃好。那麼,怎樣才能吃好午餐?

1. 應在優雅、安靜的環境就餐。

2. 要準時就餐。每天都應該在同一時間吃飯。因為支撐身體的能量需要定時補充。沒有規律的飲食會導致你過度饑餓和暴飲暴食。

3. 注意細嚼慢咽,就餐時間應不少於30分鍾。吃太快會加重胃腸道的“加工”負擔,減緩消化吸收營養的過程,從而影響下午工作能力的正常發揮。

4. 午餐所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35%。這些能量應來自足夠的主食、適量的肉類、油脂和蔬菜。

5. 重視營養結構的合理性,營養的均衡攝入,不能總是大魚大肉,以新鮮、時令的葷素搭配菜為宜。應粗糧、細糧搭配,米飯、湯粥搭配,海裏、地上、天上飛的肉類搭配,每天還要吃5種以上顏色的、當地的、新鮮蔬果。

6. 要考慮口感,色、香、味俱全。好吃的,當然願意吃啦。

7. 肉食不要太多,不要過於油膩,熱量基本上夠就可以了。否則,午餐後可能使人感到頭腦發沉、昏昏欲睡,以致影響下午的工作。

8. 蛋白質補充要充足。

9. 適量的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進入腸道後,會刺激身體產生兩種使人感覺飽的激素。通過腸道緩慢吸收蛋白質和脂肪,使你的身體緩慢釋放這兩種激素,保證在下午不會有餓的感覺。

小貼士

對著電腦邊吃邊工作的陋習應該改掉,否則原本應在胃裏消化食物的血液會流到腦部,從而影響消化。而且,鍵盤、鼠標較髒,吃飯時用很不衛生。

午餐食物宜忌

午餐是每天主要的一餐。午餐的食物既要補償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作好必要的儲備。俗語講“午餐要吃飽”是很有道理的。那麼,午餐都適宜吃些什麼食物?又不宜吃什麼呢?

午餐宜選擇的食物

1. 充足的主食。

2. 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蝦、瘦肉、豆製品等。

3.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等。

4. 午餐食用雞或魚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滿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過血腦屏障,在大腦中轉化為使頭腦清醒的化學物質。

5. 另一個能通過血腦屏障的關鍵營養物質是膽堿,它存在於魚、肉、蛋黃、大豆製品、燕麥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膽堿是腦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化學前體,在記憶中起主要作用。

午餐不宜選用的食物

1. 各種油炸食物,如炸魚、炸雞、炸肉等。

2. 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髒、肥肉等。

聰明午餐建議方案

為了讓午餐能吃得更好,現在我們提出一些小建議供參考,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和經濟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午餐方案。

1. 商務套餐是最佳的午餐方式。商務套餐無論衛生還是營養方麵都會好一些,但這種方式可能價格稍微貴了些,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承受得起,既便能承受得起,也要注意能量不要攝入過高。

2. 盒飯較便宜,且菜色多樣,很受上班族歡迎。還有些單位提供微波爐等設備,員工可以自帶盒飯,到了中午熱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盒飯從製作完畢到帶來,中間時間比較長,有些還要經過再次加熱,營養的損耗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其中維生素C會被破壞掉,也就是被氧化,因此,盒飯一族應該餐後半小時補充水果,飲一杯果汁或是吃些新鮮水果。

3. 如果吃麵食,要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全麵的麵食。如果隻是以麵食為主,一是營養不全麵,二是熱量不夠,對於年強力壯的青年人來說,飽得快饑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