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采用公筷、公勺也可以視為一種比較好的折衷策略。
另外,在就餐時應注意少說話、小聲說話。
非典過後,北京、黑龍江省、江蘇、上海、河南、河北、福建、雲南、山西等省向省內飯店業推行多種形式的分餐製,中國烹飪協會和中國飯店協會就分別發布了《餐飲業分餐製經營服務規範》和《餐飲業分餐製設施條件與服務規範》。附和者本來就不多,加之時間過去得久了,已經采納分餐製的還是不要繼續為了麵子問題而倒退回去,沒有堅定地采用分餐製的朋友,看到本文以後希望能夠為推動中國的分餐製做出自己的努力,畢竟,這是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飯前飯後不要劇烈運動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思是說,吃飯之後適當的活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益於健康。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事實。但飯後立即運動,特別是飯後的劇烈運動,非但不能活“九十九”,還會因為運動量的增加,對健康帶來多種危害。為什麼這麼說呢?
“飯後百步走”是許多人的習慣,可這樣做可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甚至會導致胃下垂。這是因為:飯後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來幫助消化器官運作,若立即散步或進行其他運動,會導致四肢血液量增加,相對地減少了胃腸的血液供應,影響了消化功能,不利於食物消化,使人體營養吸收受到影響。還有,飯後半小時內,胃因接納了食物而變得十分沉重。飯後立即運動,特別是劇烈運動時,四肢血流量劇增,更是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影響胃液分泌,使食物消化不好,同時飯後胃體積變大,此時參加劇烈運動(即便是散步等輕微運動),會使胃飽受“動蕩”之苦,使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長此下去甚至會引發胃病(胃下垂)。
有些人飯後喜歡立刻洗澡,皮膚毛細血管會擴張充血,也會使消化係統的血流量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老年人心髒功能減退、血管硬化,餐後散步多會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患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飯後立即運動。因為飯後消化器官的供血量猛增,身體的其它部位血流量減少,血液循環相對減弱,血壓呈暫時性降低,會感覺到周身乏力,眼花頭暈。所以,此時不可強打精神出去散步,應適當休息片刻,以免發生意外。
據研究,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脂肪約為5小時,蛋白質約為2小時,糖類約為1小時。所以,飯後不宜立即運動。
那麼,飯後何時能活動呢?
即便是健康的人,吃過飯之後,也不宜急匆匆地出去散步,可以先在室內坐上一會兒,或到戶外站一會兒,30分鍾至1小時後,可以慢慢地走動,或者進行柔緩的活動,切忌在飯後立即進行散步,更不宜進行劇烈的活動。老年人和病人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