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如果沒有高湯,也可以用高湯粉調製。
蘿卜蜜
原料:白蘿卜500克、蜂蜜150克。
做法:蘿卜洗淨,切成小塊,放入沸水內,煮沸後即撈出,控幹,晾曬半天,再放入鍋內,加蜂蜜,以大火煮沸,調勻,待冷,裝瓶備用。每次飯後可以給寶寶當作零食食用。
提示:開胃、消食,對厭食寶寶有顯著療效。
細節提示:l~2歲的孩子智力和體力都在迅速發展,由於活動量增加體力消耗較大,又處於斷奶期,應合理安排飲食,才能保證營養供應。否則,會出現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使小兒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NO.176 寶寶吃土豆的學問
土豆是冬季家庭的常備菜,尤其是北方家庭,有時甚至將土豆既做為主食,也可以當作蔬菜食用。從飲食科學上看,土豆也是一種糧菜兼用型的蔬菜,它又叫馬鈴薯,與稻、麥、玉米、高粱一起被稱為全球五大農作物。土豆營養成分齊全,而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在歐美享有“第二麵包”、“地下蘋果”的稱號。
土豆是一種平凡的蔬菜,但是其功用卻是人類不容忽視的。土豆澱粉在體內被緩慢吸收,不會導致血糖過高,可用作糖尿病患者的食療;土豆所含的粗纖維,有促進胃腸蠕動和加速膽固醇在腸道內代謝的功效,具有通便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可以治療習慣性便秘和預防血膽固醇增高。
另外,土豆是低熱能、高蛋白、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對消化不良的治療有特別的功效,並是胃病和心髒病患者的良藥及優質保健食品。
土豆有如此大的好處,而且是寶寶比較喜歡的一種飲食,那麼媽媽在製作土豆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土豆宜去皮吃,有芽眼的部分應該去,以免中毒。
◎ 土豆切開後容易氧化變黑,這屬正常現象,媽媽大可不必害怕擔心,這樣的土豆製作出的菜肴會對寶寶造成危害。隻要將切好的土豆泡一會兒即可,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不用泡也沒關係,它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的。
◎ 為了防止切開的土豆氧化,人們經常把切好的土豆片、土豆絲放入水中,去掉過多的澱粉以便烹調,但是這樣做要注意不要泡得太久,否則會加快土豆營養流失。
細節提示:土豆雖好,但寶寶也不能多吃,8個月寶寶每次吃50克就好,媽媽可以製作成土豆泥,也可以用燉的方法將土豆弄碎。在喂食的時候,要注意提醒寶寶細細咀嚼。
NO.177 零食與寶寶的健康
寶寶愛吃零食,適量給寶寶吃一些零食,可及時補充寶寶的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也給寶寶帶來快樂。但一定要適量,時間合適,量合適,食物選擇恰當,不然會影響寶寶的正常飲食。
寶寶的胃容量還小,而活動量卻很大,消化快,所以往往還未到吃飯時間就餓飯了。這時可給寶寶一些點心和水果,量不要多,那些太甜太油膩的糕點、糖果、巧克力等不適合經常作為寶寶的零食,因為這些食物含糖量高,脂肪多,不易消化吸收。在正餐前1小時內不宜給寶寶零食,以避免影響正常進餐。
有許多爸爸媽媽焦急於寶寶越來越小的飯量,但卻沒有注意到寶寶吃的越來越多的零食。很多寶寶都有這種現象,一見零食就流口水,吃了還要,讓父母頭疼不已。
其實零食吃的過多,與寶寶飯量越來越少明顯是因果關係,寶寶零食吃多了,正常飯量自然就會減少,從而影響寶寶健康。麵對這樣的情況,專家提醒父母們,在給寶寶零食時一定要注意方法,控製好零食量。重要的是不要把一大盒子的零食讓寶寶看見,否則寶寶知道還有很多,便自然會吃了還要。家裏也可置放一些裝零食的小罐,一次裝少許,讓寶寶知道吃完就沒有了,沒有了寶寶自然也就不會纏著要了。此外,不要為讓寶寶達到某些要求而用零食去哄騙他,吊他的胃口。
父母也可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選用一些強化食品作為寶寶的零食,但要注意這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防短期內大量補充某種營養素造成身體不適,甚至中毒。另外,寶寶在吃完零食後,最好讓他再喝幾口溫開水,以清潔口腔,防止齲齒。
細節提示: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父母們也可以拒絕給寶寶提供餅幹等零食,不妨從小就用自製的胡蘿卜條、蘋果派等零食代替現代的膨化零食產品,這樣既滿足了寶寶的胃口,無形之中又增加了寶寶營養。
NO.178 寶寶厭食有哪些原因
甜食食量過多
眾所周知,大量糖的攝入會導致血液中血糖的提高,從而給人飽腹感。很多寶寶都喜歡巧克力、麥乳精、橘子水等甜食,而父母也認為,這些食品具有高能量,對孩子身體有好處,所以給孩子喂食。但是,血糖的提高會對特別敏感的飽食中樞產生很大的影響,從而抑製了大腦內丘腦下部外側區的攝食中樞,使孩子對任何食物都不感興趣。
身體原因
寶寶身體嬌弱,經常易患嬰鼻腔內分泌物堵塞、口腔潰瘍、患鵝口瘡、發熱、肝炎等,身體不適會使寶寶食欲明顯減退。
味覺反射
人的味覺中樞與食欲有很大關係。一般出生一個月的新生兒對食物的香味不會形成條件反射,而2個月的嬰兒便會對食物的甜味產生反射了,4個月的嬰兒就能夠精確地分辨酸。甜、苦、辣、威等不同的味道了。因此,要在嬰兒味覺發育的不同階段讓他們接受不同的味覺刺激,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味覺功能。為嬰兒添加輔食遲於6個月或早於4個月都不利於嬰兒味覺功能的發育完善,甚至會影響孩子終生的食欲。因此要給孩子適時進行味覺鍛煉,使孩子保持良好的食欲。
心理因素
心理、精神因素也可影響孩子的食欲。在吃飯前打罵、驚嚇孩子,吃飯時逗孩子玩耍,過分關心孩子,強迫進食。以及孩子睡眠不足等,都會影響孩子食物中樞的興奮,抑製胃液分泌,降低食欲。
不定時進餐
對嬰兒的喂養要定時,因為胃腸道的消化酶分泌是有時間性的,如果消化液已分泌而不進食,消化液排出後,食欲就過去了。而消化液的分泌量和間隔時間與年齡的大小有關,年齡越小,分泌量也小,間隔時間就越短。如果食不定時,消化液分泌便會受到影響,時間一長孩子便會食欲不振了。
細節提示:在味覺原因中,除了上述反射的發育外,還有缺乏某些礦物質的原因。通過研究證明,如果孩子缺鋅,其味覺敏感度要比同齡正常孩子落後很多。所以當寶寶出現厭食情況時,也要考慮到是營養不均衡導致。
NO.179 烹調技法與寶寶輔食
食物的製作與烹調離不開,通過適當的加工、烹調,食物可增加色、香、味,並且會幫助人體提高對食物中各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寶寶的飲食更是如此,因為其尚未發展完善的消化功能不能接受過多的生食、涼食,所以,烹調食物對其生長尤為重要。針對幼兒消化功能的特點,常采用的烹調方法有以下幾種:
蒸
家庭生活中,蒸菜的製作方法比較節省時間,這符合上班媽媽的時間規律。在繁忙的早上,一邊幫寶寶穿衣、洗漱,一邊就可以將寶寶的營養美餐製作好,既節省了時間,也培養了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情感。
最令上班媽媽喜歡這種烹調方法的是,它不僅可以保持原料原有的形態,而且還會盡可能多的保留食材原有的營養,減少營養素成分的散失。
燉、熬
由於寶寶必須進食一些軟爛的食物,而燉、熬,由於烹調時間比較長而深得寶寶餐製作的真諦。但在烹調過程中,媽媽要注意的是,湯、料最好一次加好,中途最好不要再添湯。因為給寶寶吃的很多綠葉蔬菜,可能在鍋蓋不停的開開合合中損失了大量營養。如果一次家好,燉、熬的烹調技法可保持原汁原味,製作的食品味道也清香、淡雅、軟而酥爛。
瓤
由於寶寶消化功能的限製,適合寶寶的食物也有所限製,為了讓寶寶對食物保持新鮮感,瓤就成了媽媽們必須所學的一項技巧。生活中,可以給寶寶製作黃瓜塞肉、葫蘆塞肉、瓤冬瓜盅等食品。這樣的烹調方法可保證食物細膩,口味鮮美。
溜
溜的烹調技法要求食材準備為片、丁、絲狀等。通常要經過油滑或水燙熟後再溜,以旺火速成能保持菜肴的香脆、滑軟、鮮嫩。可以常給寶寶做豆腐丸子、土豆丸子等。
細節提示:除了以上介紹的烹調技法外,媽媽還可以采用燒、汆的方法,為寶寶製作輔食。其中燒可以紅燒或湯燒,采用此種技法菜肴味鮮,鹹微甜、色澤發紅,而氽是烹製湯菜或連湯帶菜的一種烹調方法。一般在較硬的食材中使用。
NO.180 如何預防寶寶噎食
從寶寶開始吃輔食開始,噎食就成為其生活中的常見的問題。有時是由於喂養的食物太幹,有的時候是因為喂寶寶吃了太大塊的食物,寶寶的喉嚨、食道都比較窄,就發生了噎食。噎食對寶寶危害很大,如果是進食新食物時發生了噎食,不僅會讓寶寶對新食物產生抵觸情緒,而且有時甚至會因噎食讓寶寶處在窒息夭折的危險境地。
因此,父母在喂養嬰兒時應該注意,要根據嬰兒的年齡或發育階段提供適當的食物。而且在喂食時應讓嬰兒坐下,嬰兒運動或跑動時噎食的危險要大得多。喂食時營造安靜地環境。太急躁、太激動和笑太多會使嬰兒吸入食物。
在給嬰兒進食時,也可以根據改變某些食物的質地和大小以預防噎食危險,例如:可以把肉切碎、剁碎、撕碎或切片;水果可以搗碎或切成小片等,應盡力避免一些難以嚼咽的食物,如葡萄、堅果和硬糖、魚丸和爆米花。
另外,在給嬰兒喂食粘稠的食物時,如花生醬等,應仔細尋找是否有還沒有加工完全的半顆花生等,以防在給寶寶吃的時候,塞住氣管。而且給寶寶吃的帶籽水果,也要格外小心。如將葡萄、橘子等喂食時,父母最好將果肉剖開,將其中的籽取出後,再給寶寶食用,以防不小心卡到孩子。
如果不小心,寶寶還是發生了噎食,父母可以采取鼓勵嬰兒咳嗽的方法,不要試圖用手拿出堵塞物。咳嗽是從喉嚨排出物體的自然反應,不要試圖用手指拿出堵住的東西,這樣可能使食物滑入喉嚨更深處完全堵住氣管。如果嬰兒不能呼吸,臉色變紫,則表明堵塞物極有可能堵住了氣管。此時可以將嬰兒麵朝下放在前臂,固定住頭和脖子,然後用手腕迅速拍肩胛骨之間的背部四下。如果此時寶寶還不能呼吸,可將寶寶翻過來躺在堅固的表麵上,然後用兩根手指迅速在寶寶胸骨間滑推四下。
在完成了以上兩種方法,寶寶還是不能呼吸的情況下,可以給寶寶進行人工呼吸。不要擔心呼吸會將食物推得更深,因為在缺氧狀況下,很快就會導致寶寶大腦壞死,所以若寶寶窒息時,應先讓寶寶呼吸,以保全生命,噎食的食物過後再取出。
細節提示:當寶寶噎食嚴重,不能呼吸,父母通過拍打背部、推拿胸口都無法咳出異物時,父母也可以用提顎法張開氣管,嚐試發現異物。看到異物之前不要試圖將其取出。但如果看見了,用手指將其弄出。
NO.181 菠蘿——寶寶到底該不該吃
中醫認為,菠蘿性味甘平,幾乎含有所有的人體所需的維生素、16種天然礦物質,並能有效幫助寶寶消化吸收,具有健胃消食、補脾止瀉、清胃解渴等功用。而且菠蘿中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物質,它能分解蛋白質。“菠蘿朊酶”還有溶解阻塞於組織中的纖維蛋白質和血凝塊的作用,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和水腫。此外,菠蘿中所含的糖、鹽類和酶有利尿作用,可以說對寶寶的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然而,菠蘿有百利,其中有一害,卻上眾多父母在給寶寶添加菠蘿時望而卻步。因為菠蘿中除了眾多有利物質外,還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它可以導致一些幼兒過敏。症狀表現為四肢及口唇發麻、多汗,或出現風疹塊、眼結膜出血、哮喘等現象,嚴重的幼兒可見血壓降低、休克、心動過速、麵色蒼白、意識不清,病情發展很快。
一般菠蘿過敏症狀會在食用後15~60分鍾內會出現,大部分寶寶會表現出腹痛、嘔吐、腹瀉、頭暈、皮膚潮紅、全身發癢、四肢及口舌發麻、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甚至休克的症狀,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如果過敏寶寶也想嚐試菠蘿的味道,不妨試試下麵這款寶寶菠蘿餐。
什錦菠蘿炒飯
原料:米飯1小碗、雞蛋1個、香腸1根、蟹柳1條、青豆 1小把、甜玉米粒 1小把、胡蘿卜半根、小黃瓜1/4根、蔥末少許、罐頭菠蘿半片。
做法:首先將雞蛋打散,香腸、蟹柳、黃瓜切碎,胡蘿卜切碎煮熟,菠蘿切碎丁;然後將鍋燒熱,放少許油,油熱後倒入雞蛋,炒熟盛出;再放少許油,放入蔥末炒香,把香腸、蟹柳、青豆、玉米粒、胡蘿卜、黃瓜一起放入翻炒大約1分鍾;加入米飯,翻炒均勻,再加入炒好的雞蛋和菠蘿丁,炒勻後加少許鹽即可。
細節提示:菠蘿對不過敏的人表現出的是它所有的熱情,而對過敏的人卻表現出從未有過的冷漠,針對菠蘿的這種性質,父母可以根據寶寶情況食用。
NO.182 芋頭——寶寶的護牙食品
芋頭又稱芋艿,口感細軟,綿甜香糯,口味近似於土豆,又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是一種很好的堿性食物。它既可作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來製作菜肴、點心,因此是寶寶比較喜愛的根莖類食品。
芋頭的營養價值很高,塊莖中的澱粉含量達70%,既可當糧食,又可做蔬菜,是秋補素食一寶。芋頭還富含蛋白質、鈣、磷、鐵、氟、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皂角甙等多種成分。其中氟的含量較高,因此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芋頭性甘、辛、平,入腸、胃。具有益胃、寬腸、通便散結、補中益肝腎、添精益髓等功效。對輔助治療大便幹結、甲狀腺腫大、瘰鬁、乳腺炎、蟲咬蜂蜇、腸蟲癖塊、急性關節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
由於芋頭口感細軟,很適合7個月以後的寶寶。媽媽可以為寶寶製作芋泥,適當加些調味料,最為經典的是白果芋泥和金瓜芋泥。芋泥的做法一般比較簡單,隻要將大芋頭蒸熟,切成厚片,用勺壓成泥即可。
白果芋泥的做法就是將白果剝皮去心,然後用糖水煮熟後放在芋泥上麵。金瓜芋泥是把芋頭搓泥,放在一邊,熟後用個小金瓜,削皮、切口,選有蒂者,可當成蓋,放入芋泥即可。
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喂食芋頭的時,需要注意的是芋頭泥較幹,防止寶寶噎食。如果寶寶經常被噎食的流淚的話,不妨在芋泥製作時,稍微加點水,可以緩解被噎的情況。
細節提示:芋頭雖然對皮膚有消炎、止痛作用,但應注意千萬不可擦、敷到健康皮膚,否則會引起皮炎。一旦發生 ,可用生薑汁輕輕擦洗即可。另外,給寶寶煮芋泥時,一定要將芋頭蒸熟,否則其中的黏液會刺激咽喉。
NO.183 寶寶應有哪些良好飲食習慣
一:注意飲食衛生
俗話說“病從口入”,許多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疾病大部分是因不注意飲食衛生引起的。因此應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如飲前便後洗手,飯後漱口,不喝生水,不吃不幹淨和不新鮮的食品等。
二:按時進餐
胃的排空時間是有一定規律性的,l~2個月的小嬰兒吃母乳,一般每隔2~3小時吃l次,以後隨著胃容量逐漸增大,每次哺乳量增多,胃排空時間逐漸延長,到4~5個月時就會自然地形成3~4小時哺乳1次的習慣。5~6個月後隨著輔食的添加,飲食也從流質過渡到半流質、固體食品,胃排空的時間逐漸延長,l~2歲時每日可安排時進食5次,2歲後便逐漸過渡到一日3次主餐,另外定時加餐。每日如此。進食時已經胃排空,有饑餓感,食欲好,食物消化吸收也好。
三:定位進餐
從 5~6個月開始添飯菜時起,每次都讓孩子坐在固定的場所和座位上,並讓孩子使用獨自的餐具。孩子每次坐下後,看到這些餐具便通過條件反射知道該吃東西了,就會有口唇吸吮及唾液的分泌,讓孩子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四:進餐環境
在進餐時,家人應讓寶寶思想集中,心情愉快,不要鼓勵孩子邊吃邊玩,這樣不利於寶寶消化,也不利於寶寶良好的進食。
五:不培養寶寶偏食、挑食習慣。
寶寶的飲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飲食過程中不斷積累成的。如果寶寶對某種食物表現出特別好惡,父母應該及時糾正,以防繼續發展下去,形成偏食、挑食。
總之,在飲食習慣上,父母要對寶寶多加約束,盡量培養一個各種營養食譜都可以進食的均衡寶寶。
細節提示:由於寶寶飲食具有多餐的特點,並且在早飯與中飯之間,大多會給寶寶零食。這就要求父母注意零食給予的時間,最好不要在飯前給寶寶零食,而應該在兩飯之間。在零食的種類上,不要選擇糖果、甜點類,因為這類食物即使吃的很少,也會影響食欲,應給寶寶一些易消化有營養的食品。
NO.184 寶寶喝酸奶,還是含乳飲料好?
在寶寶的各類飲品中,酸奶和含乳飲料幾乎占滿了全部市場。但是酸奶與含乳飲料之間究竟有哪些區別呢?而對寶寶健康而言,哪一個又更加有利?
事實上,從成分來講,“酸奶”和“含乳飲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配料上“酸奶”是用純牛奶發酵製成的,屬純牛奶範疇,其蛋白質含量大於3%。即使是個別的調味酸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也在2%之上。而含乳飲料除了鮮牛奶以外,還有水、甜味劑、果味劑,部分含乳飲料中還含有山梨酸,這在酸奶中是不準使用的。
含乳飲料可分為配製型和發酵型,配製型成品中蛋白質含量不低於1%的被稱之為乳飲料,另一種發酵型成品中其蛋白質含量不低於0.7%稱為乳酸菌飲料,這都有別於“酸牛奶”。
除了上述區別外,酸奶與含乳飲料的最大區別還在於,二者所提供的營養多寡上。酸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活性物質,而含乳飲料中的營養成分含量僅有酸牛奶的30%左右,並且很少含有活體乳酸菌。由此可見,“含乳飲料”的營養價值不能和酸牛奶相提並論。
目前,市場上所推出的含乳飲料多數采取混淆概念、誇大作用,有廣告誤導之嫌。所以,在給寶寶選購乳品時要認真看配料表中的各項指標。隻要標有水、甜味劑、果味劑等,即是乳飲料。寶寶最好少喝這類的飲品,多喝營養豐富的乳製品。
另外,一定要注意買奶衛生。不要從商販手中買未經任何消毒處理的鮮牛奶,此類奶中可能蘊藏著大量的有毒病菌,如牛乳腺炎病菌。還有一些雜質沒有分離出去,如肉眼很難發現的細碎的牛毛等。最好到有信譽的超市,或者嬰兒專用店去購買,寶寶食物可大意不得。
細節提示:在給寶寶選購牛奶時,最好選擇巴氏消毒殺菌工藝的成品奶,此種工藝生產的牛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的營養成分,而除去了有害菌。而采用超高溫殺菌工藝的牛奶,有益菌和有害菌同時殺死,營養成分相對沒有巴氏法生產的牛奶豐富了。
NO.185 缺銅對寶寶的危害
還記得小時候吃火鍋的經曆嗎?那鋥亮的帶著小煙囪的銅火鍋,讓投進去的菜都變得翠綠的,熱氣騰騰的樣子,不禁就將寒冷的冬季攪得一團火熱。在這裏不說吃火鍋的舒服與快樂,而要說那個鋥亮的銅火鍋。早就聽說,銅火鍋煮菜特別好,它能讓積漬的酸菜恢複到翠綠的狀態。這是銅元素所起的作用。
銅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對於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銅元素對人體骨架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凡是銅元素攝入高的兒童,其平均身高要超過銅攝入過低的同齡孩子。當體內的銅缺少時,酶在細胞裏活性會降低,蛋白質代謝緩慢,結果阻礙和抑製了骨組織的生長。
當人體內缺銅時,腦細胞中色素氧化酶減少,活力下降,從而使人出現記憶力減退、思維混亂、反應遲鈍以及步態不穩、運動失常等。另外,心血管中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的生成,有賴於銅離子的催化和激活,人體若長期缺銅,就會造成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的發生。臨床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在使用鐵劑治療時,如果效果不佳,應想到缺銅的可能。近年來醫學研究還發現,銅元素在抗衰老、保護皮膚及頭發、防治流行性感冒和癌症等方麵均有一定的作用。
鑒於銅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寶寶要從小補充含銅食物。如蝦、牡蠣、海蜇、魚、蛋黃、肝、西紅柿、豆類及果仁等。其中有部分海產品會引起易過敏體質寶寶的過敏症狀,父母要多加注意。另外,銅元素雖然可以給寶寶生長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卻不能過多攝取,以免造成銅中毒。
細節提示:在給寶寶喂食含銅食物時,要提醒寶寶食物要嚼碎,這樣有利於銅的吸收。另外,要注意控製寶寶吃過量過精的食物。同時,在飯後不要立即給寶寶服用維生素C,因維生素C會妨礙銅的吸收。
NO.186 寶寶節日飲食要注意
近幾年,隨著我國休假製度的改革,節日消費與節日休閑成為人們關心的主要問題。春節、國慶等長假時,忙碌了大半年的人們,不禁鬆口氣,或是出去旅行,或是在家做點好吃的犒賞自己,此時也是寶寶們的歡喜天地。平常由於上班沒時間陪自己的爸爸媽媽,在這幾天裏都會全天陪同,而由於節日氣氛的原因,很多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飲食也就沒有注意,比如寶寶會跟著爸爸媽媽在節假日裏吃一些油膩性的食物,爸爸媽媽也會多給孩子吃一些糖果、堅果類食物,其實這對寶寶健康並不好。
節假日中,父母更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健康,既要是美食,也要寶寶吃得健康。下麵有幾條節日飲食健康,父母不妨參考一下:
1、節日飲食魚禽肉蛋為主,但也要搭配蔬菜。葷與素搭配,才能使體內酸堿平衡。如果寶寶光吃“肉肉”就吃飽了,體液呈酸性,酸性體質是病毒繁衍的溫床,對寶寶身體發展不利。
2、節日飲食要小盤小碗盛上來。花樣多,但量不多,寶寶每樣嚐兩口,不會過量。節假日的家庭飲食通常比上班時期油膩,營養價值也高一些,但是這些物質通常不易消化,容易讓寶寶吃撐著了。所以最好還是用小盤、小碗盛裝食物,也可以配一兩樣清爽的小菜,以促進節假日油膩飲食的消化。
3、不要讓寶寶沾酒。過年少不了酒,但是逗寶寶嚐酒,不是樂兒。寶寶正值生長發育的階段,五髒六腑尚屬“嬌髒”,難以承受酒精之害,尤其傷胃,傷肝、傷腦。
4、各種零食,都要收起來。招待客人的各種零食,別總放在那兒。寶寶吃東西沒節製,如果是“零食大開放,任其自取”,常常會吃病了。
5、用白水代替飲料。有的飲料含有一些人體不需要的成分,由腎髒排出,反而需要帶走水分,往往越喝越渴。白開水的優點就是“白”,最解渴,最養人。
6、冰糖葫蘆,分著吃。一大串山楂糖葫蘆,寶寶一個人吃,胃裏又盛著“高蛋白”,這一攪和,沒準就變成“胃結石”了。一家人分著吃,寶寶吃一兩顆足矣。
細節提示: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人民的膳食中普遍缺鈣,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選擇含鈣豐富的食物,以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一般來說,含鈣豐富的食物有三大類:奶及奶製品類、水產品類和蔬菜、豆類。父母應該多鼓勵寶寶吃這些食物,但是也要提醒父母,在3歲之前的寶寶,最好不要強迫他吃東西,極有可能引起寶寶逆反心理。
NO.187 媽媽要學會給寶寶喂飯
從7個月起,由於寶寶咀嚼功能的發展,輔食的添加幅度與種類需要大大增加,如果此時沒有注意到這點飲食變化,沒有給寶寶增加新的輔食,寶寶就會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症狀來。常見的嬰、幼兒營養不良為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鉀、食物纖維缺乏,不同營養物質缺乏表現出不同的狀態。
蛋白質缺乏,寶寶會容易疲勞,常伴有貧血,小兒體重減輕,生長發育遲緩,以及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脂肪的缺乏使寶寶容易患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的缺乏等;糖類缺乏常常表現為疲勞、生長發育遲緩;鈣質缺乏會使寶寶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骨骼牙齒發育異常,有些患兒可發生低鈣抽搐等;磷不足,小兒常有食欲不振,臨床易發生軟骨病,表現為骨骼和牙齒發育不正常,嚴重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鉀不足,小兒常出現肌肉無力,嚴重的可發生心律失常;食物纖維不足表現為便秘等,這時候就需要給寶寶增加輔食,所以喂飯成為媽媽們必學的技巧。
給寶寶吃的食物應是軟的,增添的輔食中,粥是其中一種。給寶寶喂粥時,開始時喂少量,看他是否對粥有興趣,並且能大口大口地吞下,如能,可換成米飯。在給寶寶喂飯的過程中要先做示範,將米飯放入自己的口中,表現出對米飯的興趣,然後再喂寶寶。喂時用語言表達,如:寶寶今天真乖,能吃大米飯了,吃了大米飯,寶寶能長得又白又胖。在以後喂米飯時,可加些肉湯、魚湯、菜湯等,以供給寶寶足夠的能量能及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
細節提示:此時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蹄筋的吃法。因為蹄筋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且不含膽固醇,能增強細胞生理代謝,使皮膚更富有彈性和韌性,延緩皮膚的哀老。有強筋壯骨之功效,有助於寶寶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
NO.188 要訓練寶寶自己進餐能力
有寶寶家庭中經常會看到一種現象,每當吃飯時候,寶寶就在前麵跑,大人端著碗在後麵追,追上了就喂一口,這是一種不好的進食習慣。而這種不良進餐習慣的形成,主要是由父母造成的。
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時,沒有給予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足夠的重視,甚至父母還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剝奪了寶寶自己進餐的權利。生活中,父母嫌孩子吃得慢,嫌孩子吃得滿地都是,因此不給寶寶自己鍛煉機會的例子,已經成為普通現象了。殊不知,就在父母不能忍受寶寶的慢與髒,將寶寶正在學習舀飯的勺子,從寶寶手中搶走的時候,父母也錯失了寶寶自我整理能力的培養。
父母喂餐時,小孩不需要自己拿勺或筷子,小手正好空出來,而小孩的手天生是閑不住的,正好可以邊吃飯邊玩耍。小孩邊吃邊玩會使其注意力分散,抑製體內消化液的分泌,從而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長期下去會影響孩子營養的攝取和生長發育,甚至還會對其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如容易患消化不良和胃病等。
另外,不讓寶寶自己動手用匙或筷子吃飯,對大腦及智力的發育也很不利。有研究證明,運用筷子夾東西時,需要動用肩、手臂、手腕、手指等部位30多個關節和50多條肌肉才能完成,而這些關節和肌肉的活動需要在中樞神經係統的協調配合下進行。因此,讓寶寶自己進餐不僅可以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精神,還可以達到“健腦益智”的效果。
因此,當你家寶寶正對勺子、碗、筷感興趣時,不妨就讓他自己試試吧,父母可以在旁邊照看,並適當給些鼓勵。
細節提示:不同的寶寶會有一些小差異,但總得來說,當以下現象發生時,媽媽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吃飯了。當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裏抓著飯;寶寶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當勺子裏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子。
NO.189 如何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進餐氛圍
喂養寶寶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喂食過程,而是喂養人與寶寶之間的互動,一種精神上的交流。一個良好的進餐氛圍,會使寶寶在歡快、輕鬆的情緒下進食,這樣可以促進消化酶的分泌,並提高其活性,從而增進孩子的食欲,避免出現厭食、偏食現象。而寶寶也需要一個良好的進食環境,和家人的親切鼓勵,因此,父母要學會看懂寶寶的饑餓信號,給寶寶營造一個沒有幹擾的進食氛圍,用積極的語言或目光鼓勵寶寶進食,避免強迫的發生。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努力:
◎ 一個良好的進餐氛圍,首先要從飯前情緒培養起。飯前要讓寶寶保持愉快和穩定的情緒,不要做影響寶寶情緒的事情,如不要讓他在飯前猛玩,或者大聲哭泣,如果寶寶比較疲勞,可以先休息一會再就餐。
◎ 吃飯時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同時父母之間也不要講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否則這些不好的情緒也會傳染給孩子。
◎ 父母不要為了刻意創造“愉快”的氣氛,在吃飯時逗寶寶笑,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的消化液分泌減少,影響食欲,而且還可能使寶寶將食物嗆入氣管而發生意外。
◎ 如果孩子已經有挑食、厭食的習慣,在進餐時不要大驚小怪,而應順其自然。要在平時進行教育,同時在飲食結構上進行合理的調整。
另外,對孩子進餐時的一些好的行為要及時加以讚揚,以提高其進餐的積極性。
細節提示:在寶寶吃飯問題上,很多父母會采取哄騙、利誘的方式,然後在寶寶吃飯時候,也會鼓勵快速進食,部分時間、場合地給寶寶食物,其實這對寶寶飲食習慣的培養沒有好處。因為這種方式,不僅會幹擾寶寶自身的調節係統,甚至會培養出任性、不聽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