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東方之珠——香港的美食之旅 煲出來的健康(2 / 2)

香港美食地圖

近年來,香港美食領域越來越廣,喜歡洋餐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就有了許許多多的酒吧、咖啡廳、洋菜館,中環的“蘭桂坊”和“SOHO南美食區”就是最典型的集中地。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旁,有個“SOHO南美食區”,這裏是世界上最長的戶外扶梯,帶來了人流,也帶動了這一地區的餐飲事業,些利街、士丹頓街和伊利近街都成了美食地帶,風味各異的小餐廳林林總總,從西班牙、北歐、馬來西亞到尼泊爾的口味,這裏都能品嚐到。

九龍城過去與機場毗鄰,建起了很多餐館,機場搬遷後這些餐館留了下來,組成了風味各異的亞洲美食區。區內以泰國菜館和中菜館最興旺,集中在啟德道、南角道、龍崗道、福佬村道,還有一些日本菜館、韓國菜館及印度菜館。九龍城美食區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亞洲式餐飲為主,走大眾化路線。

西貢昔日是個漁港,沿岸建起了不少海鮮酒家,家家門外有大魚缸,蓄養著鮮活的海產,來這裏吃海鮮自然比在市區鮮美幾分。“鯉魚門”是九龍半島的小漁村,有近水樓台的天然優勢。南丫島兩個主要海灣——索罟灣和榕樹灣,已經成了海鮮餐飲的天地。

尖沙咀是遊客高密度區,人流來自世界各地,這裏的餐飲也風格各異,尤其注重潮流美食。區內的廣東道、彌敦道、漆鹹道、諾士佛台及諾士佛階,尤其是追趕美食潮流之地,日本菜館、歐洲菜館、意大利菜館、火鍋店和酒吧具備。最熱鬧的是諾士佛台,一條人行道旁,餐廳酒吧接二連三,環境又清幽,實在是鬧市中不可多得的美食街。

銅鑼灣是有名的購物區,大量的人流也為餐廳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林立的餐飲店,既有充滿地道的香港風味的大排檔、茶餐廳、涼茶鋪和粥麵店,也有西式的酒吧、日本壽司店分布在渣甸街及波斯富街。最大的美食焦點是時代廣場高層的“食通天”,共有4層,提供多元化的美食,其中不乏高級餐廳。

赤柱位於香港島的南區,自成一體,很像一個歐陸小鎮,因為環境清幽,又有海景,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居住,這裏的餐飲當然也別具特色。除了有美利樓曆史建築內的海景餐廳外,赤柱市場內亦有中、西式食館,還有臨近海灣的酒館、露天茶座等,洋溢著歐陸風情,一麵進餐,一麵享受濤聲相伴的浪漫情調,實在是“吃環境”的一個好去處。

香港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都彙集於此。有人說:“不用走出香港,就可以吃遍全世界的美食。”這話一點不誇張。香港有當日從蘇格蘭空運來的生蠔、新鮮的日本生魚片、法國蝸牛、德國香腸、美國烤火雞、韓國辣白菜……在香港還能嚐到地中海菜、尼泊爾菜、北越菜、西班牙菜、阿根廷菜、葡國菜、俄國菜、澳洲菜、印度菜、古巴菜等。

香港餐飲業不斷豐富發展,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大陸遊客。回顧香港回歸十餘年,香港美食更加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