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課|為什麼鋒芒畢露後前途卻無“亮”? 55 舍棄招搖過市的處世之道,完美地掩飾自己的鋒芒(2 / 2)

業也。

要學會韜光養晦,韜光是隱藏自己的光芒,養晦是處在一個相對不

顯眼的位置。它和低調的意思基本相同,這是一種優秀的策略。

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都處在一種競爭狀態,為了維續生存,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本領。在自然界中,當相對弱小的動物受到強大對手的攻擊時,它往往會以假死來蒙騙敵人、保護自己。同樣,韜光養晦實際上也是一種類似假死的行為,人類社會和動物界一樣處在競爭的狀態,由於人比動物更聰明,這種競爭也更加複雜和殘酷!

比如說,曹操就是一個極其多疑而沒有安全感的人。為了防止別人暗殺自己,他連給他蓋被的侍衛也殺了,且說:“吾夢中好殺人!”可見在古代和帝王權貴相處的危險性,難怪古書上有伴君如伴虎之說,真的一點都不為過。由於帝王權貴缺乏安全感,生性好疑,常好殺人!在其身邊相對弱小的群體為了保護自己,韜光養晦這種生存藝術就誕生了。

實現韜光養晦的要旨在於:實施對象沒有安全感、怕人謀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誠和善意;實施對象怕有人威脅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態度;實施對象害怕失去權威,就向他表達最大的敬畏與尊崇!當你成功地讓實施對象相信你的這種意圖,你就是一個成功地掌握韜光養晦這種藝術的人。

韜光養晦還包括謙卑的意思,就是甘願讓對方處在重要的位置,讓自己處在次要的位置。易經謙卦說:謙卑是指人因為虛心所以能進入對方的心,被別人接納。而在溝通時彼此接納是很重要的,因此,謙卑作為一種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謙卑,就不能夠被別人接納。不被別人接納你就無法與別人溝通,無法與別人溝通你就什麼事也別想做!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謙卑、互相尊重,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很好,大家團結一致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因此,韜光養晦不隻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美德。一個甘願處於次要位置的人,一個謙卑的人,最後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愛戴,這樣的人在領導位置上也能好好地領導他人。而一個驕傲的人,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常常因為無法接納他人的意見,從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終常常被降到卑賤的地步。所以說,謙卑對一個人很重要。

史春生的一篇《低調》的文章中,講了兩個故事:

一個故事說:一位將軍,在大軍撤退時總是斷後。人們都稱讚他很勇敢。可將軍把自己舍生忘死的無畏行為,說成是由於馬走的太慢。將軍的如此低調,不但不會矮化他的高大形象,反而會增加更多的親和力,此人實在,厚道!

另一個故事說的是:兩隻大雁與一隻青蛙結成了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回南方,它們希望青蛙與其一道飛上天,青蛙靈機一動:讓兩隻大雁銜住一根樹枝,然後自己用嘴銜在樹枝中間,三個好朋友一齊飛上了天。地上的青蛙們都羨慕地拍手叫絕,問:“是誰這麼聰明?”那隻青蛙隻怕錯過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於是大聲說:“這是我……”話還沒說完,青蛙便從空中狠狠地摔下去了。

文章的結尾用詩人魯藜的見解: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文章暗寓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生存狀態所持的不同態度,讓人深思良久。

就是這樣的,那些整天招搖過世的人總是沒有低調的人存在得長久,他們即使有真本領也隻能曇花一現,留下許多的遺憾給人們。我們要做長流的細水,韜光養晦,適當地掩飾自己的鋒芒,在該露的時候再露出來。